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出资修桥报桑梓 义举感动众乡邻 “河源好人”成木源为家乡义建“谷艺桥”

昨日上午,在桥上稳稳地放下了最后一块红砖,今年71岁的成木源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两个多月来,成木源一直在为家乡连平高莞中平村建桥,个人拿出6个月的养老金独资兴建了这座造福乡邻的“谷艺桥”。目前,“谷艺桥”建设已进入扫尾工程阶段。

“谷艺桥”,谷者,即农村常见的稻谷也;艺,则因此桥建在从乡道至成木源艺术馆的中平文化路上,故云“艺”。昨日,记者在中平村看到,溪水不大,桥不宽,看似古拙无华,然很有艺术性,引用了毛泽东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成木源自撰自写对联“研墨长溪水,书画颂千秋”,用碑刻书法入石嵌入桥栏两侧,集艺术性与安全性为一体。谷艺桥是成木源设计并请人施工建设的,已花费了他6个月的养老金即1.44万元。说起建桥的缘由,成木源告诉记者,由于桥太窄,不方便村民出行,目前桥基已由以前的4.2米扩建至7.9米,题名为谷艺桥。

“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离谷艺桥380米远,同是成木源自行设计建设的峥士亭已巍峨矗立。初夏刚过,记者坐在亭里,看秧苗青青,听溪水潺潺,赏乡风习习,无不令人心旷神怡。不少回乡的村民还在峥士亭前留影,对他的义举交口称赞,甚至邻村西南村的一些村民也夸赞说,古训说得好,“修桥铺路、行善积德”,老人不是腰缠万贯的企业家,只是一普普通通回乡老艺人,能拿出自家退休金为家乡修桥建亭,真不容易。

记者了解到,2011年,卖掉城里住房退休回乡的成木源立志要为家乡文化建设“六个一工程”,即一馆(成木源艺术馆)、一路(中平文化路)、一桥(谷艺桥)、一墙(传统文化墙)、一亭(峥士亭)、一基地(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如今,“六个一工程”已完成了近九成。接下来,他将开始中平文化路的路面工程建设,拟铺设红砖超过10万块,建成村民休闲的绿道。为这“六个一工程”建设,他曾在景区练过摊义卖过作品,如今家无余财,无值钱的家具,租种村民耕地自给自足,一直省吃俭用,连养老金收入也都用在修桥建亭上。他的义举也感动了一方乡邻。成阿婆主动把50平方米的地捐出来支持他建设峥士亭。有时工程建设人手不够时,一些村民还主动过来帮忙搭把手。

2018年,成木源被授予“河源好人”荣誉称号。成木源说,做事先做人,做人做好人,好人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将用一生做一个好人,扬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开展爱心义剪 用行动温暖城市美容师
下一篇:倡导文明祭扫,培育社会新风 “云祭扫”受市民追捧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