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忠信镇“老吴调解工作室”调解成功率达99% 经验有望全省推广
有这么一间调解工作室,善于化解“司法疑难杂症”,调解成功率达99%,打造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一个亮点,这就是连平县忠信司法所的“老吴调解工作室”。日前,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虎到该工作室调研时指出,“老吴调解工作室”是一个群众信得过、叫得响的品牌,应向全省推广。
“四个方法”成化解矛盾纠纷利器
据了解,忠信镇位于连平县境南部,是粤赣边区商贸文化重镇,素有“河源第一镇”之称。全镇户籍人口5.9万人,常住人口6.59万人,流动人口近10万人。目前忠信镇共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18个,共有调解员115人。由于忠信地区处于连平县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社情复杂,矛盾多样,而忠信镇调解员多为村干部及社会人士,有法律专长且经验丰富者较少,整体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调解疑难、重大纠纷缺少专业指导。为充分发挥调解能手的引领示范作用和资深调解员的传、帮、带作用,提升辖区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的综合能力,2019年,连平县司法局建立了忠信司法所所长吴镜明的个人调解工作室——“老吴调解工作室”。
现年55岁的吴镜明,人称老吴,至今已在司法行政岗位上连续工作了30年。从业以来,老吴在工作中坚持公平公正、依法调解的原则,找准矛盾的焦点和情与法的结合点,把握调解工作的规范环节、细小环节、善后环节,特别是他创造的“四个方法”,已经成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利器。
调解矛盾纠纷成功率达99%
2011年10月,连平县第二人民医院与忠信官陂社区巫屋3个经济社产生用地纠纷。接到交办案件后,老吴及时赶到医院了解案情。经过多方调查,老吴查清了事实:土地权属确实为巫屋3个经济社所有,但院方曾经办过用地手续,只是实际用地面积超过了办证手续所规定的面积,属于“少办多占”。作为一名“体制内”的人,老吴并没有偏袒同是“公家人”的医院,他紧紧抓住争议背后的核心原因,一方面向院方指出其错误,同时,又告诉巫屋3个经济社,医院建住院用房是为病人服务的,是为包括3个经济社村民在内的千万群众服务的,希望双方能妥善协商。老吴反复调解,最后以院方一次性付清10万元补偿款化解了纠纷。
除了抓住矛盾双方争议核心问题的“对症下药法”外,在日常的工作中,老吴还总结出了利用比较有威望的宗亲、亲戚朋友等人影响,通过多方努力,化解矛盾的“巧借东风法”;对事实清楚或双方当事人认识基本一致的纠纷及时调解,避免久拖不决使矛盾扩大或激化的“趁热打铁法”;在当事人情绪激昂时,采用“背对背”方式处理,等到当事人情绪稳定后,因势利导,再做调解的“降温处理法”,有效消除了各种纷争,维护了忠信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确保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据统计,老吴调解工作室自成立以来,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8宗,成功率达99%。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成为化解各类司法疑难杂症的免费“专家门诊”。也因此,老吴在2019年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长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彭茂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