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健康 > 阅读新闻

“发烧就得捂捂汗”“饭后躺着会胃下垂”…… “伪养生科普”成谣言传播“重灾区”

“发烧就得捂捂汗”“饭后躺着会胃下垂”……一打开家庭聊天群,不少“伪养生科普”扑面而来。专家反复“打假”,谣言却仍变着法“招摇撞骗”,尤其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不少人无奈地说:“谣言跑得比病毒还快。”

七成人“宁可信其有”

美国流言研究者塔莫茨·西布塔尼认为,谣言源自重要但真相模糊的事。网络上流传广泛的谣言几乎都带有两个关键词——“真假难辨”“与切身利益相关”,尤其是生命健康。由于大众对健康信息的敏感性和关注度较高,相关谣言影响力更大、传播范围更广。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表明,食品安全类、人身安全类、疾病相关以及健康养生等已成为微信谣言传播“重灾区”。

“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有所改善,但仍不够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季建林表示,健康领域尤其是医疗领域的专业性极强,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存在一定距离,易被谣言钻空子。公众无法辨别真伪时,常有“不敢不相信”的顾虑。数据显示,对看起来重要但难辨真假的谣言,七成人“宁可信其有”。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师戴幸平表示,面对谣言,不少人存在“从众心理”,即使质疑谣言的真实性,但身边人都相信时,便倾向于顺从多数人的观点,抱着“大家都分享了我也这么做”的想法。这种做法很可能造成二次传播。季建林表示,有些人对谣言的真实性“摇摆不定”,于是在传播时强调其中自己认同的部分,然而“认同”不一定正确,在一个接一个人的加工下,谣言变得更符合公众一贯的“认知”,听起来更加“科学”。

戴幸平介绍,临床中,患者最易轻信的谣言有以下几种:宣传不耗时、低成本、不需就诊的自我疗法,比如“按摩疏通乳腺结节”,这类谣言大多与营销或企业有关,没有科学依据;食品安全也是“重灾区”,例如曾被多次辟谣的“塑料大米”;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常在风口浪尖,如果官方信息滞后,一些不明真假的小道消息先入为主,甚至会导致公众对官方形成“信任危机”;医患关系也是造谣对象之一,谣言常选择“非法行医”“医生不负责”等角度,裹挟公众情绪,博得关注度。

季建林补充说,还有不少谣言的主题是“抗衰老”“长寿”,以此推销保健品。

几类人易上当

季建林表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都会影响人群的谣言易感程度。

女性传播性更强。2017年发布的《谣言易感人群分析报告》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相信谣言,且在传谣人群中,以女性居多。季建林表示,从生物学来讲,女性更容易被“暗示”,面对不了解的新信息时,会下意识判断为真;此外,社会对性别的定位中,大多要求男人更理性,而女人要更感性、情绪化、社交化,这也会对女性形成“暗示”——面对谣言时不需理性,更乐于分享。

老年人群易轻信。老年人普遍惧怕衰老和生病,具有较强烈的焦虑、恐惧心理,更倾向搜索与食品安全、健康养生相关的信息,这恰好也是谣言泛滥地带。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对新技术了解较少,信息来源较单一,更难鉴别信息的可靠性。即使是高文化水平的老年人,也免不了被谣言蒙骗。季建林表示,到了一定年纪,文化程度与谣言易感程度无关,甚至呈现正相关。接触谣言时,他们更容易凭借自身经验,相信符合自己认知的内容,并为此强行找“证据”,即使观点本身是错误的。

慢病人群求知心切。比起老年人,慢病人群对疾病的恐惧更甚,对健康信息的需求更强烈。当专业发声不足、获取渠道单一时,他们深陷“信息饥渴”,更易“病急乱投医”,相信谣言。

低学历人群难辨真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指出,受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较低的人更易相信健康谣言。由于缺乏经验或健康知识,低学历人群、青少年对虚假信息的鉴别、处理能力不足,更易被“操控”。

据生命时报






上一篇:清明前后应如何养生呢?吃穿住行四口诀不能忘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