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案件频发 该如何护好“钱袋子”?
最近一段时间,电信网络新型诈骗案件频发,很多消费者开始担忧,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呢?接下来,东源农商行告诉您如何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骗识骗能力,有效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首先,梳理一下诈骗分子的常用套路:
1.网络贷款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短信、电话、微信求添加等方式发布高额免息贷款信息,诱导受害人通过登录他们提供的钓鱼链接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以贷款需要收取手续费、保证金、核验资金等方式要求受害人先交钱,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2.冒充银行发送短信链接
诈骗分子通过发送短信,以手机银行失效或身份证过期等为由,诱骗受害人点击含有木马病毒的钓鱼链接,登录后按指引录入用户登录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内容,造成敏感信息泄露、资金被骗的案件。
3.投资理财诈骗
诈骗分子主动添加受害人为好友后(与被害人交友、确定男女朋友关系、婚恋等方式),将投资理财网站或APP发送给受害人,谎称能轻松赚钱、有内幕消息等,诱导受害人在其提供的虚假网站、APP投资或赌博,受害人在投入大量资金后,均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4.冒充电商客服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冒充电商客服发送短信,谎称其网上购买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可进行退款补贴,但需先付邮费或扫码领款等形式,哄骗受害人操作,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5.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诈骗
诈骗分子公然冒充公安机关工作人员,通过QQ、微信、电话等方式假装对受害人开展询问,发布虚假通缉令、逮捕令,恐吓受害人涉嫌犯罪,并要求受害人将钱转账到所谓“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检查,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犯罪分子的手段也算是“与时俱进”了。下面东源农商行就如何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骗识骗能力,有效保护自身财产安全为您支招。
首先,请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手机卡和银行卡,严格落实实名制登记,不要向他人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和手机卡,不要因为贪图蝇头小利,从而影响了自己的个人征信,甚至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还要谨记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10个“凡是”:
1.凡是网上办理信用卡、贷款,需要填写验证码、缴纳保证金的都是诈骗;
2.凡是短信推送更新手机银行链接的都是诈骗;
3.凡是网上投资理财鼓吹高回报高收益的都是诈骗;
4.凡是网上兼职刷单都是诈骗;
5.凡是网上交友后诱导投资的都是诈骗;
6.凡是冒充公检法机关办案,要求转账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7.凡是QQ冒充老板亲友,网络上要求财务转款的都是诈骗;
8.凡是电话冒充熟人、领导或明星,不见面就借钱的都是诈骗;
9.凡是冒充淘宝客服退款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10.凡是买游戏装备私下交易的都是诈骗。东源农商银行与您一起:谨防诈骗套路,共建和谐支付环境!
如需咨询,欢迎致电24小时服务热线:96138,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被省人大作为全省高质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点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职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议点燃一片人间烟火气》获评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