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扎实推进“提升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民生实事 保障公共卫生 提升百姓获得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不仅是民族昌盛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和期盼。2020年,我市将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列入十件民生实事,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需求,着力推进各项卫生健康工作,将民生实事的“任务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绩单”。
民众基本医疗卫生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对于东源县人民群众来说,2020年12月30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当天,东源县医共体总医院(东源县人民医院新院)正式搬迁使用,这座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不仅提高了东源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还补上了东源县医疗卫生领域的短板,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以前有点病痛都要往市区医院跑,建了这个医院之后,看病方便多了。”近日,在东源县医共体总医院,黄女士告诉记者,新医院不仅改善了就医环境,而且医疗设备也更先进了,大家在就医时感到非常有安全感,都愿意来新院看病。
据悉,东源县医共体总医院于2017年9月启动建设,总投资4.6亿元,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设置床位数535张,按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建设,新增了重症医学科、感染科、老年病科等临床科室。东源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古伟军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实现“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医院还引进了先进诊疗设备,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
此外,记者在东源县医共体总医院的门诊楼5楼看到,东源县120急救指挥中心也已建设完成。据介绍,120急救指挥中心共投入1600余万元,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化120调度通讯指挥系统,将“120”急救电话的受理和救护、突发事件及灾害性时间的救护和指挥调度有机结合,按照“统一呼救受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原则,实现全县急救资源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做到通力协作,保证生命热线的畅通,减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东源县人民医院和东源县120急救指挥中心、连平县疾控中心PCR实验室建设项目、迁建源城区新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实验大楼建设、龙川县人民医院新院建设、紫金县中医院二期工程改造等,都是我市启动的补足县区公共卫生领域短板的重点民生工程项目。
市民接种疫苗更安心
疫苗安全”一直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实施疫苗冷链配送和预防接种标准化建设作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的任务之一,市卫健局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对市县 6家疾控机构冷链系统进行改造,对112家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标准化建设,目前已全面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据悉,市县疾控中心原有冷库无法满足冷链车辆直接入库,难以达到疫苗安全配送的要求。2020年,省财政投入资金3683.79万元,支持我市开展疫苗冷链配送和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提升疫苗配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接种安全。如今,全市6家疾控机构冷库均配备自动温度监测设备及系统、冷链包器材、备用制冷机组和备用发电机组等,有效保障了疫苗的储藏质量。同时,冷链配送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后,可有效保障疫苗运输全程冷链,达到国家有关冷链配送安全和全程温控管理要求,确保每一支疫苗安全有效。
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对提高门诊服务水平,保障群众享有安全、便捷、满意的预防接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我市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标准化建设后的情况如何?近日,记者在源城区源南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看到,升级改造后的接种门诊设有咨询登记区、接种区、留观区等,各功能区相对独立,门口设置明显标识牌,市民在候诊大厅内有序等待叫号。此外,门诊配备了智能冰箱和数字化门诊设备,市民接种时,实现了对疫苗的自动取用,接种后实现了疫苗厂家、批次等信息的自动显示,在确保接种安全的同时,可让市民对疫苗信息一目了然。
源南镇卫生院主要负责人介绍,源城区源南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服务人口达6万多人,年均接种人数2万多人。改造前门诊占地仅有50多平方米,环境设施简陋,难于满足群众的需求。升级改造后,该门诊占地面积提升至150多平方米,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预防接种工作也更加规范。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建设,能够最直接、最有效地促进居民健康。”市人大代表潘建斌表示,我市相关职能部门在公共卫生领域大力倾斜,经过一年建设,全市的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切身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本报记者 彭茂洋
上一篇:2021年春运昨日开启
下一篇:我市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大养老”格局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