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举办美丽乡村民宿招商推介会 培育发展旅游新业态
今明两日,我市将举办2021年美丽乡村民宿招商推介会,通过踩线活动、项目签约等环节,向各地投资商、商会代表展示河源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成效,推介河源优质民宿资源。
青山掩映下的梨花屋舍。
美丽乡村建设助推民宿发展
近年来,我市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重要承载地”为目标,依托生态、旅游、乡村、人文等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培育发展以乡村民宿为主的民宿业态,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在推进连片连线美丽乡村创建上,全市6407个自然村启动“四小园”建设。7个示范镇、81个示范村、和平县沿粤赣高速公路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基本完成;整合资金8586.9万元用于灯塔盆地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连平县按照“三大示范工程两条风貌提升带”推进示范县建设。其中,东源县仙坑村荣膺“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称号,紫金县礼坑村、东源县下屯村、和平县增坑畲族村获评广东特色名村,紫金龙窝的“红色基因古韵茶香”精品线路荣获“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乡村民宿游成旅游新业态
乡村振兴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我市乡村民宿旅游。据初步统计,全市目前有民宿200多家,约1000间客房,超过2000张床位,民宿从业人数4000多人。大部分较有知名度的民宿都在乡村,经营情况普遍较好。部分区域已有了民宿集群发展的雏形,以自然生态、特色民居、美丽乡村等为主题的特色民宿颇受游客好评。
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民宿已突破“住宿”功能转向“住宿+乡村文旅”融合,成为河源文旅业态的生力军和广大游客、市民的文旅体验游的“新宠”,初步走出了一条“民宿微景区化+亲子、团建、研学、文创、电商”的河源民宿特色发展之路。
今年五一黄金周,河源乡村民宿入住依然火爆,各大重点民宿如梨花屋舍、到·吉宿、竹里馆等均有不俗表现,5月1至3日入住率达100%,假日平均入住率达70%以上。
乡村民宿助力乡村振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河源部分民宿已从最初的住宿地,发展成研学、亲子、团建、农事体验、亲子、研学、茶艺、徒步体验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地,古驿道、果园、田野、农耕体验、手工制作、民宿主的生活方式、乡村风情及乡村清新的空气都成了民宿吸引游客的卖点。
作为乡村新的旅游亮点,河源民宿已经开始反哺乡村经济的发展,成为乡村经济体系的“毛细血管”,也成为当地乡村旅游品牌效应的直接推动者,同时有效带动村民就业。如梨花屋舍民宿,10多名正式员工中90%是当地村民,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及果园农活高峰期还要请临时工,仅工资福利支出每年达百万元。同时,民宿主通过出售农副土特产品、从事接待服务、参与经营入股分红等方式,引导村民从从事较低附加值的农业生产转向从事较高附加值的服务业,为农民持续增收打下一定的基础。
规范行业监管搭建服务平台
为保障乡村旅游特别是民宿业态发展,2019年,市政府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2021年1月7日,市政府出台了《河源市民宿管理实施细则》,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规范管理民宿发展提供政策保障。2020年7月,河源市民宿行业协会召开成立大会,共有40多家会员单位,标志着河源民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河源农商行与河源市民宿行业协会签订《关于“民宿贷”金融服务产品框架合作协议》,拓宽乡村民宿发展融资渠道。另外,市文广旅体局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扩大民宿品牌影响力,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本报记者 吴奕镇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