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金融小知识科普 养成日常好习惯 保护个人金融信息
日常生活中,很多领域都暗藏着泄露个人金融信息的风险。接下来,让我们一同了解相关的金融小知识吧!
什么是个人金融信息?
个人身份信息:包括个人姓名、性别、国籍、民族、身份证件号码及有效期限、职业、联系方式、婚姻状况、家庭状况、住所或工作单位地址及照片等。
个人财产信息:包括个人收入状况、拥有的不动产状况、拥有的车辆状况、纳税额、公积金缴存金额等。
个人账户信息:包括账号、账户开立时间、开户行、账户余额、账户交易情况等。
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信用卡还款情况、贷款偿还情况以及个人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反映其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
个人金融交易信息:包括金融机构在支付结算、理财、保管箱等中间业务过程中获取、保存、留存的个人信息和客户在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发生业务关系时产生的个人信息等。
其他信息:金融机构在与个人建立业务关系过程中获取、保存的其他个人信息。
常见个人金融信息泄露渠道
随意填写个人资料。如街头填问卷送小礼品、网上填问卷送礼品、注册即送大礼、填写详细资料赢抽奖机会等,参与这些小活动均有可能泄露个人金融信息。
随手在网上晒个人信息。一个带有定位的晒图可能会暴露家庭地址,一个聊天截图可能会暴露手机号、微信号,庆祝生日的蛋糕刚好描述了你的年龄和出生日期,这些无形中泄露了个人信息。
贸然连接不明免费Wi-Fi。免费Wi-Fi以及二维码可能在内部植入木马病毒,盗取用户手机号码、银行卡号、交易密码等重要个人金融信息。
个人金融信息被倒卖或者盗取遭致泄露。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改装设备窃取用户信息,黑客攻击系统获得用户信息或者相关工作人员倒卖用户信息也会导致个人金融信息泄露。
防范个人金融信息泄露的常见方式
账户信息慎填写:不要将身份证、银行卡、金融账户等借给他人使用。不要在街头随意注册账户或填写个人详细信息,不要不经辨别在网上填写调查问卷、注册会员卡等。
金融业务亲自办:金融业务尽量亲自办理,减少委托他人办理带来的信息盗用风险,尤其是信用卡、贷款、理赔等业务。
复印证件要注明:提供身份证件复印件时,注明用途和期限,例如“仅供×年×月办理××业务使用”,以防复印件被挪作他用。
单据信息有乾坤:刷卡签购单、信用卡对账单、取款凭条等含有金融交易信息,勿随意丢弃。
不明链接不去点:不要随意点击他人发来的不明链接和网上搜索到的非正规网站链接。垃圾短信中也时常包含恶意链接,比如提示账户被冻结,要求在链接中输入密码解冻等。对于这类信息,养成官方渠道验证好习惯。
APP授权需谨慎:建议谨慎授权包括位置信息、麦克风、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应用内安装其他应用等。
温馨提示
保护个人金融信息,防范非法金融活动。
如遇疑似典型诈骗,可拨打全国反诈骗中心预警96110专号。
如遭遇骗局,应第一时间打110报警求助!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被省人大作为全省高质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点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职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议点燃一片人间烟火气》获评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