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和平县东水镇增坑畲族村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天气渐暖,和平县东水镇增坑畲族村盘皇茶吐露新芽,醉人的茶香弥漫在青山环绕的畲族村。近几年来,增坑畲族村结合少数民族特色,不断加强畲族文化建设,鼓励村民种植特色茶叶,打造产业品牌,扶持乡村旅游发展,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村民采摘茶叶,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大力扶持特色茶叶 打造盘皇茶品牌

增坑畲族村四面环山,有海拔约700米的茶山岗头,趁着好时节,百余名茶农背上背篓顺着蜿蜒的山道上山,他们穿梭在茶园,双手在茬茬新绿中翻飞,翠绿的芽尖被采摘入篓,茶园里不时传来山歌和嬉笑声。

据了解,采摘好的新鲜茶青,要经过长达六七个钟头的摊放,才能倒入滚筒杀青。300多度的高温烘干茶叶水分,再经历揉捻、干燥、筛选,这才大功告成。相传,600多年前,增坑蓝氏畲族先祖定居此地,村民世代以种茶为生,培育出了质纯清香、味甘醇厚的盘皇茶。

“今年这个产量肯定比去年要高,因为今年雨水比较充沛,阳光也比较好,预计比去年增产50%。目前整个村种了1000亩的茶叶,预计今年春茶产量在3万斤左右!”增坑畲族村党支部书记蓝小卫告诉记者。

据了解,通过“公司+农户”的标准化种植模式,这里的茶叶每斤能卖到300-600元,大大增加了村民、村集体的收入。茶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本村村民收入,每年茶叶除草、采摘时还要请周边的村民过来帮忙,带动周边村民就业。采茶工人叶振标早上七点准时上山摘茶,为了赶农时,白天一直都待在茶山上,“今年茶叶大丰收,我勤快一点一天就能摘15斤茶青,一天也能有120元的收入,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了!”

据介绍,常年生长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上的盘皇茶,采用人工除草,施农家肥,方圆数百里无污染,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绿色食品。近年来,增坑畲族村大力发展传统茶叶种植项目,并引进企业生产加工茶叶,茶叶产业日渐成熟。如今盘皇茶已成为和平县的重要茶叶品牌,小小茶叶成为了增坑村的“致富叶”。

加强畲族文化建设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在增坑畲族村,总长两公里的增坑河蜿蜒流淌、穿村而过,全村202户畲族村民傍水而居、繁衍生息。每天,都会有村民、游客在河边的鹅卵石步行道上信步漫游,与之相映成趣的,有那徐徐转动的木水车、可供休憩的六角景观亭,以及不远处白底蓝色畲族装饰图样的房屋,一幅风光旖旎的美丽乡村画卷渐次展开。

“以前条件差,大家都不愿意留在村里,现在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村民都回来盖房子了。”据蓝小卫介绍,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增坑畲族村沉睡多年的畲族文化资源被重新激活,标志性的蓝色图案、悠扬的采茶山歌、东江纵队的红色记忆……这些承载着“最小畲寨”共同乡愁的文化元素,正和畲族古老的凤凰图腾一起,重新回到居民的生活中。

不少企业看中增坑畲族村的旅游发展前景,纷纷前来投资创业。2021年10月开业的天一栈民宿就建在茶山上,目前共有四栋独立木屋、八间客房。下一步,蓝小卫计划以即将打造的景观带为纽带,将民宿与茶园串珠成链。“比较集中的那一块,大概有300到400亩左右的茶园,我们计划种上5000到10000棵黄花风铃木,畅想明年就会有一片好风光,也能带动民宿发展!”

如今的增坑畲族村,独具特色的畲族图案随处可见,村道干净整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今年,增坑畲族村还将利用民族发展资金,着手一期、二期的外立面改造,凸显民族文化特色,打造特有的“畲族文化村”。

本报记者 邹俏

 






上一篇:垃圾分类让河源更文明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