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扩投资 兴产业 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访江东新区发展财政局局长赖紫辉

实体经济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立身之本,也是财税收入不竭之源。实体经济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一个地区财税收入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日前,江东新区发展财政局局长赖紫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江东新区发展财政局将坚决落实江东新区2022年实体经济提效年工作推进会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改革的勇气、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举措,扩投资、兴产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蛋糕,为建设产业兴旺的幸福和谐美丽江东贡献力量。


江东新区城市一角

多举措“筑巢引凤”

发展实体经济,资金要素保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将继续发挥财政资金、政策助推器作用,倾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赖紫辉说,将在保障江东新区“三保”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倾斜支持新区实体经济发展。将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到新区“三大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筑巢引凤”文章。今年财政预算已安排3.18亿元用于城市起步区、高铁新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成功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3亿元,投入用于城市起步区、高铁新城、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目前正积极通过盘活土地、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系列措施来筹集更多资金,加大对城市起步区、高铁新城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园1平方公里的资金投入,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优化新区投资环境,为新区产业振兴和实体经济发展打实基础。

江东新区有针对性地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据统计,至目前为止,已为61户次企业办理退还留抵税1.87亿元,为305户次企业办理退税773.54万元,共发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省、区级配套普惠性资金及企业上规、汽车专项等奖补资金756.41万元。

做大做强产业蛋糕

在赖紫辉看来,要坚持把做实做强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就要紧紧牵住项目这个“牛鼻子”,扩投资、兴产业,做大做强产业蛋糕。他说,要坚持“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加快推动产业项目落地。今年新区共谋划新区重大项目62个,总投资246.3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9.13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24个。接下来要进一步抓好项目跟踪服务,强化要素保障,立足“落地、开工、生产、达产”四个维度,加温鼓劲推动这些项目加快建设,早竣工、早投产,完成好年度目标任务。

全力“推”项目,也要用心“谋”项目。赖紫辉说,接下来将切实抓住政策性资金窗口期,把握好地方政府专项债申报机遇,用心谋划好一批项目,最大限度、最高额度争取专项债券,目前在符合地方政府专项申报的9大领域中,江东新区发展财政局着重围绕产业园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乡村振兴、水利等领域加强项目谋划,目前已完成专项债券储备项目10个,总投资52.32亿元,拟申报专项债券资金14.15亿元。同时,主动关注中央和省、市动态,及时掌握政策,把握国家开发银行驰援粤东西北专项资金等政策机遇,目前正主动对接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争取更大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全力扩大实体投资。

搭建平台解“融资难”

江东新区积极把握政策导向和资金风口,不断丰富融资方式,以资金撬动实体经济发展。江东新区发展财政局正积极筹备政银企对接活动,拟于今年9月上旬对接市金融局、全市各金融机构为新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面对面帮助企业解难纾困。对此,赖紫辉说,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桥梁,将积极搭建企业融资平台,通过组织召开“政银企”交流会,为新区企业提供直接的融资、交流平台,并积极发挥政策作用,组织专人联系金融机构上门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推动实体企业发展壮大。同时,还将大力推动企业上市,目前正结合新区实际抓紧研究出台鼓励企业上市有关激励政策,鼓励企业上市发展。

赖紫辉说,接下来还将认真分析研判实体经济发展情况,为科学高效推进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更好服务新区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发挥新区国企表率作用,加快推动新区国企市场化经营发展,增强国企造血能力,打造国企产业品牌,引领新区实体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陈敏 文/图

 






上一篇:普及燃气安全知识 杜绝发生燃气事故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下一篇:和平县举行2022年“圆梦助学携手同行”助学捐赠仪式 为困难学子撑起“一片蓝天”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