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物馆创新研发恐龙文化研学系列课程 提升河源恐龙文化品牌影响力
本报讯 记者 谢梦君 通讯员 王诗晴 河源是“中华恐龙之乡”,拥有世界罕见的恐龙蛋、恐龙骨骼、恐龙足迹“三位一体”的恐龙地质遗迹资源,当前馆藏恐龙蛋化石超过2万枚,数量居全球之首。为传播恐龙文化,让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了解恐龙文化,近日,市博物馆设计研发出“恐龙乡情”研学课程。该课程现已完成小学、初中、高中恐龙文化研学系列课程的设计开发及师资培训工作,即将在青少年中普及并推广。
记者了解到,“恐龙乡情”研学课程是市博物馆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专为青少年打造的特色课程,旨在丰富青少年参观体验的同时弘扬恐龙文化,提升河源“中华恐龙之乡”品牌影响力。课程将以探秘河源地域特色的恐龙文化为线索进行研学实践,不同年龄阶段的课程有所不同。小学阶段课程主要通过对恐龙的初步认知,结合恐龙蛋化石测量、恐龙蛋描绘、恐龙动作及形态创意物化等形式进行课程体验;初中阶段课程则通过沉浸特种恐龙窃蛋龙奇冤的历史背景,结合定向任务的形式,引导同学们逐步解密一系列关于窃蛋龙蛋的检索、窃蛋龙足迹的模拟、窃蛋龙化石拼图等环节;在高中阶段课程,同学们将深入探求恐龙灭绝的真相,学习考古修复的相关学术知识,并动手完成化石修复,同时,结合辩论赛的形式,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创新精神。
据介绍,通过参与“恐龙乡情”研学课程,同学们不但可以深入了解河源历史,学习生物进化、恐龙时代的历史背景,扩充学科知识板块,进一步丰富学科知识和提升实践技能,同时还能通过情境创设、任务探究、动手实验等方式,培养乐学善学、勇于探究、理性思维、技术运用等核心素养。
作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近年来,市博物馆针对青少年教育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创新性打造了博趣手工、科普课堂、语言学堂、文博讲座、公益夏令营等青少年教育品牌,组织开展了展览、讲座、手工等进校园活动。力争通过形式多样的传播方式推动文博资源的活化利用,推动恐龙文化走进青少年群体,引导青少年自觉成为恐龙文化的传播者,着力提升河源恐龙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助力河源文化产业发展。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