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家药店向市民发放退烧药 全力破解“一药难求”问题
本报讯 记者 吴奕镇 12月22日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鼓励对退热药、抗原检测试剂实行拆零销售措施的相关通知,积极组织动员我市药品零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勇担保供重任,多渠道、多方式采购防疫急需药品,主动开展赠送献爱心活动,切实解决防疫药品特别是退热药“一药难求”问题。
根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通知,自2022年12月22日至2023年1月31日,鼓励全市药品零售药店对含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的单方和复方口服制剂等退热药品和抗原检测试剂实行拆零销售,销售退热药品单人单次不超过3天的用药量(液体制剂单人单次只能销售1瓶),抗原检测试剂单人单次不超过5人份。零售药店须采取措施避免拆零药械的混淆和污染,并建立拆零销售台账,原包装要妥善保存。
各零售药店要做好药学服务和用药宣传,引导群众理性购药,不盲目囤药;要指导群众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嘱服药,避免出现叠加用药造成的不良后果。全市药品经营企业要积极主动强化退热药、抗原检测试剂等防控药械采购和供应保障,尽全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要严格按照GSP规定开展供货商资质审核和进货查验,确保药品质量安全;严禁出现囤积药品、哄抬物价、捆绑销售等违法行为。
同时,为缓解近期群众购买退热药难的问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鼓励有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开展免费赠药活动(处方药除外)。
市民正在领取药物 吴奕镇 摄
各大药店免费发放退热药
为响应号召,23日,我市大参林新特药服务中心、百杏林药业、高济邦健药店、佗王医药等多家药店发布通知,免费为市民发放退热药,并通过海报、微信等方式对发放事项进行介绍,提醒广大市民理性领取药物,不盲目囤药。
当日下午4时左右,记者在位于市区永祥路的大参林新特药服务中心门口见到,需要用药的市民在药店工作人员指引下有序排队、登记领药,工作人员为领药市民讲解用药注意事项。据了解,为缓解市民购买退热药难的问题,大参林新特药服务中心在23日和24日下午4时将派发6万粒布洛芬(每份4粒共1.5万份)。
另外,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27日,河源的207家大参林连锁药店还将对发热顾客免费发放退热药,包括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3.3万粒、阿咖酚散20万包。
市民杨女士表示,家人在22日发烧了,而家里没有准备退烧药,得知大参林新特药服务中心派发退烧药后,她自己做好防护措施,前往排队领药。对于相关部门引导和企业爱心行为,杨女士表示点赞。
守望相助,共享药物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药品供应、医疗服务短时间内需求持续增加。22日晚,龙川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办发出《“守望相助、共享药物”倡议书》,希望广大市民理性购药,适量、按需购买药品,无需大量储备和长期囤积;科学用药,建议无症状和轻症不用药,确需用药遵照医嘱和药品说明书。
通知还指出,龙川县正在实施西药、中药、草药“三药并用”,药疗、食疗、心疗、气疗(运动)“四疗并举”,卫生站、诊所、一二三级医院“五院并发”;同时正在加设发热诊室,设置“发热诊疗站”和“互联网医院”,龙川县枫深“健康驿站”即将启用,亚定点医院正在筹建,国家、省、市正在调配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
一些市民在“微信群、网格群”里看到高龄老人、孕妇、儿童等特殊群体急需抗原检测试剂、退烧药求助信息,表示希望大家互帮互助,把多余的感冒药、退烧药、抗原检测试剂优先共享给真正需要的人,让有限的药物发挥最大作用。
“请问谁有布洛芬混悬液,小孩发烧买不到药。”“你在几栋几楼,我给你送过去。”
连日来,记者在网上留意到,不少社区居民通过朋友圈、业主群发出用药求助,邻居自发提出共享防疫物资,暖心场景接连上演,街坊四邻的距离和感情也被不断拉近,凸显出“邻里力量”。
市民如何鉴定抗原检测试剂真假?
当前,不少市民有感冒发烧症状,都会选择自购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在家自己检测,那么,如何鉴别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真假呢?
23日下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作为普通消费者,在购买抗原检测试剂后,要做到“三个看”。看“号”。拿到医疗器械产品后,首先要看外包装上是否有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注册号、执行标准号。看“书”和“签”。“书”是指说明书,“签”是指标签。医疗器械都具有标签和使用说明书,可以通过看标签和说明书上的内容判定医疗器械的真假。标签上有生产企业许可证、产品注册证、产品执行标准号等批准文号,标签上的技术条件与使用说明书中的内容必须一致,合法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以上内容都必须齐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看“期限”。要查看产品使用年限和生产日期,确保所购买的医疗器械是在有效期内。
工作人员提醒,如市民购买到的抗原检测试剂盒外包装上没有或缺少上述所提的三个“号”,或者说明书和标签内容不符合法规要求,可以带着产品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去鉴定其真伪,或者拨打12345进行投诉举报。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