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职责使命 加快创新驱动 为河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智 ——访市科技局局长韦锐辉
党的二十大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1月22日,市科技局局长韦锐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科技局将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勇担职责使命,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结合河源实际在重点关键领域做好提前布局和规划,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全力做强创新引擎,坚持制造业当家、创新者当红,让科技赋能河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赋能添智。
市科技局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下乡活动
知行合一掀学习热潮
韦锐辉说,市科技局紧紧围绕“五个牢牢把握”的重要要求,坚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多形式、多层次、全覆盖组织学习培训和宣传宣讲,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市科技局要切实领会好、把握住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精髓要义,把准方向,精心组织宣传宣讲,激扬全体党员干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气神,同时要广泛运用多种宣传形式,积极开展对象化、互动化宣讲,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韦锐辉说,将知行合一,切实转化学习成果。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推动全市科技创新事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对标对表,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为河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创成果亮点纷呈
今年7月29日,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河源办学点揭牌仪式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举行。这一河源办学点的建立将推动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工作呈现多点发力、异彩纷呈的局面,加快河源市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育进度,为解决河源市技术经理人缺口大的问题、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积极导入创新资源,强化与“双区”协同创新,努力打造“双区”科技成果转化地,全市科技创新事业成果亮点纷呈。
韦锐辉说,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只有抓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才能赢得竞争优势,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今年,我市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岭南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源创新研究院加快建设;鹏城实验室鹏城云网河源节点项目已实现实体化运营;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河源分中心(灯塔实验室)进入实体化运营。
韦锐辉表示,接下来,市科技局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扎实做好绿色科技文章,用科技创新成果助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助力实施“七大行动”。
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
市科技局积极构建特色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围绕我市茶叶、油茶、猕猴桃、鹰嘴桃、水产养殖、禽畜养殖等特色、主导产业,引导湾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我市设立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科技工作站,为我市农业发展提供高水平技术服务。如今,我市农村科技特派员“朋友圈”越来越大,发挥作用越来越重要。今年上半年,我市共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院所遴选农村科技特派员150名,组建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50个,“一对一”结对帮扶由市、县(区)组团帮扶的50个镇。市科技局扎实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下乡活动,做实做细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
推动技术下乡、人才下沉,引导科技特派员围绕“三农”开展技术服务,为我市乡村振兴赋能添智。韦锐辉说,目前全市已实现了特派员服务“三农”时间维度上的全覆盖。全市95个重点帮扶镇已设立特派员驻镇工作站。围绕乡镇主导、特色产业,每个重点帮扶镇匹配2名以上特派员驻镇帮镇,在镇政府挂牌公示特派员的姓名、电话以及工作站的电话,常态化解决农户、农民生产技术难题。并积极鼓励引导农村科技特派员开展“三农”面上服务,探索“项目化”服务模式,上半年共征集“项目化”“三农”服务项目296项,择优立项40项,每项给予最高5万元的经费资助。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黄强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