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 全力落实“产业兴市”行动 奋力打造千亿级国家高新区——访河源国家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骆世文

深冬时节,气温骤降,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明显减少。但在河源国家高新区,却有着另一番景象:滨江大道等主干道上车流不息,两旁的紫荆花树正灿烂盛开,各个工业产区车间热火朝天,为即将到来的年底赶生产抓进度,期望有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河源国家高新区将如何发展实体经济,落实“产业兴市”行动?12月6日,河源国家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骆世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新区将在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空间拓展、创新驱动发展、提升营商环境等方面扎实推进,奋力打造千亿级国家高新区。


河源国家高新区风貌 记者 高雅 通讯员 李晓 摄

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 及早抓好明年工作重点

“河源国家高新区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高新区又快又稳高质量发展全过程。”骆世文说。

在学习上,河源国家高新区精心制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方案,突出针对性、体现差异性、增强灵活性,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开展学习贯彻,确保领导干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进机关、进企业、进工地,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到园区的每一个角落。同时,坚持学以致用,围绕抓对接抓落实抓谋划,及时跟踪中央和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等支持;对照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攻坚克难,确保如期完成;及早抓好2023年度工作重点,不折不扣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在园区落地落实。

做强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打造千亿级国家高新区

产业是工业园区的魂、根、本。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和水经济、机械与模具产业是河源国家高新区的三大主导产业。今年1-10月,河源国家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306.4亿元、76.7亿元,同比增长5.1%、6.7%;食品饮料和水经济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34.4亿元、15.1亿元,同比增长11.8%、13.1%;机械与模具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30.2亿元、8.1亿元。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河源国家高新区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全力落实“产业兴市”行动的具体体现。

做好产业工作,推动产业发展,是河源国家高新区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中之重、经济活水、力量之源。

骆世文说,河源国家高新区将根据园区发展实际,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实化、目标化,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到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实现项目快建设、快推进、快突破,全力推动园区又快又稳高质量发展。

一是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强化集群骨干企业扶持政策,推动中兴通讯、卓翼科技、美晨通讯、西可通信等头部企业稳产扩能,力促禾望、京泉华、麦格米特等能源电子高成长性项目投产扩产,结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特点,加快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大力培育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全力推进水经济产业园建设,力促农夫山泉、今麦郎等项目增资扩产,加快农夫山泉三期、百家鲜二期等项目建设,精准引导预制菜产业发展,大力培育百亿级食品饮料和水经济产业集群。支持龙记、欧华包装稳产达产增效,加快推动乔丰、华益盛二期、金三维等模具项目建设投产,积极引入高端精密制造和涉新能源汽车业务模具项目,大力培育百亿级机械与模具产业集群,系统推动三大产业持续做大做强。

二是做精做深招商引资。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整合优化招商队伍,强化京津冀、长三角等驻点招商,做深做透深莞驻点招商,加强会展协会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以商引商、物业招商、定制引商,重点引进麦格米特三期、万泰光电等电子信息优质项目及京泉华、禾望等能源电子行业上下游配套项目,加快推进农夫山泉四期、今麦郎天然水、君乐宝乳业、紫泉饮料、白象食品等项目签约落户,突出招引深科达等优质模具企业,力争2023年全年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35个以上。

三是做优做实企业服务。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积极争取第五批市级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下放,推动涉企政务服务“一网式”“免证办”“营商通”“一窗受理集中办理”及并联审批,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办事环境。持续优化企业管理服务机制,完善提升网格化管理服务,动工、投产、在产3个企业服务专班,线上线下信息收集,大中小闭环,周例会等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企业诉求快速处理解决机制,着力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

四是全面拓展产业空间。积极推进跨江融合发展,力争年底启动首期征地拆迁工作,明年3月前完成首批次用地征拆;同步推进招商工作,加强与五矿产业投资、华丰集团等国内知名运营企业对接,积极储备跨江产业园起步区项目。积极挖掘园区产业空间潜力,完成第二年度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2000亩任务,加快推进南片区征地拆迁工作。推进实施村集体留用地参与产业工作,加快建设一批电子信息、模具项目可租可售定制厂房,采取分栋分层租售模式引进优质企业进驻,实现产业空间全方位拓展。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打造全市制造业人才高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骆世文表示,河源国家高新区将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指引,做实做好“高”“新”文章,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在培育科技主体上,河源国家高新区在今年实现净增高企17家、总量114家的基础上,持续辅导培育园区企业申报高企,积极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创新主体重点培育库,推动一批企业申报专精特新、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推动蓝海米克等拟上市企业名单库企业积极筹备上市。

在加快建设创新平台上,河源国家高新区结合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构建创新平台共建共享模式,推动国家通讯质检中心、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省科学院河源研究院、深大湾区河源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提质增效,推动成果转化、技术孵化。对接广师大河源校区、南科大河源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广师大河源研究院和鹏城实验室河源节点项目实质性运作,推动园区企业积极申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加快优化人才环境上,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办好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等活动,结合企业需求,强化校企合作,配合支持市职业技术学校建设,促进校企办学模式优化,为企业量身打造人才,通过平台共建和校企合作,加快科创高层次人才和人才团队集聚,着力打造全市制造业人才高地。

营商环境改善民生双提升 打造河源高质量发展园区

12月2日,河源国家高新区召开2022年营商环境工作专题会议。骆世文表示,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今年以来,河源国家高新区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深入开展“三个年”工作,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深化服务理念、持续提升服务效能,为打造与大湾区同等水平营商环境持续发力。

此外,骆世文表示,河源国家高新区还将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系统实施幸福园区提升工程,努力打造高质量产业家园。

在提升教育医疗服务水平上,河源国家高新区将稳步推进高新区实验学校扩建工程建设,加强优化教育扶持政策,强化与源城区对接协商,优化高新区学区合理划分,满足员工子女的就学需求。进一步完善深河门诊部诊疗设备等配套设施,推动深河门诊部实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为园区广大员工群众提供更加高效、快捷、周到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

在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上,河源国家高新区将加快推进白鹭岛公园、体育综合体、图书馆等设施建设,系统加强设施使用管理,为员工群众提供更多生活休闲游玩场所。加快谋划建设模具零配件集散加工销售街区、中央活力区特色休闲街区及园区开通到周边县区和街镇的公交线路,并合理扩增新能源充电桩站点。

河源国家高新区还将继续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落实每年十件民生实事,系统实施幸福园区工程,常态化落实“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持续解决企业员工和人民群众诉求及各类“急难愁盼”问题,保障员工群众安居乐业,提升员工群众工作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见习记者 肖青青 通讯员 李晓

 






上一篇: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奋力推动人社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林文泉
下一篇: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全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作出江东贡献 ——访江东新区党委书记朱永生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