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全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作出江东贡献 ——访江东新区党委书记朱永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是新时代、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作为“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江东新区如何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区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12月7日,江东新区党委书记朱永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结合江东新区实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打造“五大平台”(城市起步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园区扩容提质、高铁新城产城融合发展、临江镇圩镇环境提升、古竹镇圩镇环境提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全力培育新区“五大产业”(电子信息、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配件和医疗健康),全力推动“融湾”“融深”枢纽门户和“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建设,为奋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作出江东贡献。
江东新区越王山
确保学习宣传实现全覆盖
朱永生说,江东新区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努力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深刻领悟精神实质、做到“五个牢牢把握”,进一步增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确保江东新区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开展集中轮训和系统培训,通过党委会、常务会、专题学习、专题研讨、“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形式,做到全员学习不漏一人,全域培训不漏一地,全面抓好宣传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园区、进学校、进企业、进网络等,确保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江东新区实现全覆盖。
朱永生说,江东新区还将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推动工作的举措,着力打造“五大平台”,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全力培育新区“五大产业”,以开展“三个年”行动(实体经济提效年、乡村振兴提档年、发展环境提升年)为抓手,充分发挥“五个专班”(经济运行、用地盘活、招商引资、企业倍增、农林水路)作用,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江东新区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临近年关,在河源市凯中精密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员工正加紧生产。该公司位于江东新区产业园内,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为奔驰、宝马、奥迪等企业定制生产各种高技术要求的换向器、集电环、汽车连接器、弹性材料等精密零组件。
江东新区地处河源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区,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引领河源城市发展的历史使命。8年来,江东新区以拼搏精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发展步伐更加稳健。江东新区初步形成了五大产业集群,总投资110.6亿元,产值20.75亿元,现有投产企业1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家,其中本年度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占规上工业产值的52.7%。大力实施产业园区东扩战略,目前已启动了2.05平方公里产业园区东扩控规编制申报工作。截至今年11月底,24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19亿元,预计全年24个重点项目可完成投资27.9亿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朱永生说,接下来,江东新区将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积极培育高铁经济,全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产业园区扩容增效要提速。围绕电子信息、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配件和医疗健康等五大主导产业,按照“五统一”原则进行统一管理;大力推动园区东扩启动区2.05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不断拉大园区框架;主动对接、全力配合河源国家高新区跨江融合发展战略,着力推动跨江融合发展首期用地和项目建设等工作,力争在年底前取得实质性变化,为工业发展开辟新战场、提供新动能。同时,积极有序开发高铁新城,认真谋划高铁枢纽经济和高铁旅游经济,逐步构建完善的高铁经济生态圈。另一方面,工业项目建设要加快。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按照“四个一批”要求,围绕“五大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固达、铂科、坚宝等24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大力培育思比电子、埃纳生医疗、凯中精密、广东精方等重点企业增资扩产。
春潮涌动和美江东
今年以来,江东新区以乡村振兴提档年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水平得以不断提高,逐步构建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区一园”的产业格局,形成了以中草药、水果、蔬菜、养殖为主的四大特色农业和“三大发展模式”(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撬动模式、电商特色产业模式、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8家、家庭农场9个。4条15公里的美丽乡村风貌带(越王·文道、荔枝·红道、爱廊·碧道、耕读·家道)规划落地启动建设,建成“四好农村路”176.82公里,农村集中供水实现全覆盖,100%完成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任务。新区两镇一街35个村(居)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组织合计入账1279万元。
朱永生说,接下来,江东新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推动形成“示范引领、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将持续推进2条区级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面貌。要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育壮大特色水果、双坑土鸡、有机蔬菜、越王山岩茶等农业产业。积极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要抓好基层治理,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增进福祉打造幸福江东
8年来,江东新区以“江东速度”平地立城,加快补齐城市功能,城市建设势头迅猛。“三点三带四组团”战略开发建设齐头并进,城市功能品质有了较大提升,新区从城乡接合部变成产城融合新区,城市能级大幅跃升。江东新区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心尽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卫生强基工程、生态环保工程、教育强区工程、政务服务提升工程、安居保障工程、平安江东工程、道路安全工程、文体惠民工程、农村饮水工程、革命遗址修复工程),成效显著。今年江东新区新增高中学位1150个,义务教育学位3180个,“上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华师附属河源江东星河学校、凤凰山学校动工建设,建成后预计可提供6990个公办中小学学位。规划建设6个安置小区4434套房,目前已建成2个安置小区1918套房,在建4个安置小区2516套房,有效解决征拆农民安置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朱永生说,将全力推动保利、群峰、星河等项目用地征收,全力保障土地供应;同时推动紫金桥头、紫金桥北、大坑、胜利桥北等片区开发和城市建设,加快河紫花园、胜利花园二期等安置小区建设,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市政公共配套设施,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努力塑造城市新形象。
朱永生说,接下来,江东新区还将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解决好重点领域民生问题,以落实好“面对面”机制作为重要抓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将全面完成古竹中学、临江二中改扩建,加快华师附属河源江东星河学校、凤凰山学校建设。加强学校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强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古竹人民医院和市人民医院合作模式,引入团队,提升医疗水平;加快与市中医院合作共建中医康养服务机构;完成临江卫生院改建,不断提升公共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市疾控中心迁址新建、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项目建设,助推深河人民医院创“三甲”医院。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陈敏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