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让“沉睡”的土地再翻稻浪 东源县黄村镇欧屋村盘活撂荒地,带动村民增收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通讯员 欧阳春霞 “今年上半年,欧屋村用69亩撂荒地,探索试点‘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水稻种植模式,效果显著。”近日,驻东源县黄村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兼欧屋村第一书记曾国辉介绍说,结合欧屋村土地肥沃、光照和水源灌溉条件较好、村民的种粮积极性较高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引进市农业龙头企业,在黄村镇欧屋村建立黄村香粘米种植基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发展黄村香粘米种植,欧屋村解决了撂荒耕地复种近70亩,预计今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元。

在黄村镇党委政府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支持指导下,欧屋村把撂荒耕地资源盘活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优质资产。欧屋村经济合作社充分利用村集体用地、撂荒地、闲置地等种植象竹丝苗米,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村经济合作社进行耕种和日常管理。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充分发挥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为合作社提供水稻插秧、施肥、病虫害治理等全过程全方位专业技术指导服务。

在此基础上,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还借助农业龙头企业在深加工、包装、“线上线下”营销等行业优势,逐渐形成水稻种植、田间管理、大米加工、包装销售等全链条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今年村里种植了象竹丝苗米秧苗,我家自留地也跟着种上了。现在除了部分谷子被企业收购外,自己也留存了一部分,等谷子晒干后可以卖个好价钱。”村里一位种粮能手如是说。发展水稻种植产业,消除了农户大米销路的后顾之忧,提高了村民收入,实现了村集体、农户和企业的三方共赢。

今年8月,欧屋村种植基地水稻获得大丰收,收获稻谷近1.5万公斤,目前已全部加工完成包装并投入市场销售。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还积极争取发动组团单位开展农产品消费帮扶,市委统战部、粤电新丰江发电公司和镇府工会先后与欧屋村签订帮扶购销协议,购销800多包(5公斤/包)黄村香粘米。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线上”利用小程序下单、快递送米到家的购买模式,为客户提供简单便捷的销售服务;“线下”则利用村委会、镇内酒店大堂、特产店等设立黄村香粘米展销点,供广州、深圳、东莞等大湾区游客现场消费购买。

 






上一篇:消博会期间我省举办“粤贸全国·共享机遇”(海南)对接洽谈会 广东交易团拿下超15亿元订单
下一篇:总有星光开路,总有您为我们赶来一一果农千里致敬“菠萝女神”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