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海关全力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营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是指行政执法的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的法制审核制度。全面落实“三项制度”,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海关依法行政的有力抓手。广州海关所属河源海关以推动执法透明化、规范化、标准化为抓手,着力推动“三项制度”融入行政执法全流程,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提升企业的获得感,为营造良好的口岸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
“线上线下”齐公示
今年2月底,鸿晋实业(河源)有限公司报关负责人赖女士通过“互联网+海关”平台向河源海关提交了一份出境竹木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注册延期申请。河源海关关员在确认其材料完备后,迅速接单受理,全过程不过10分钟。
鸿晋实业(河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东源县主要生产木相架产品的出口企业,从事欧美贸易已十余年。“没有系统前我们都是通过纸质方式申请竹木草出口证书,这次延期,河源海关工作人员指导我直接在网上申请,申请材料一目了然,审核结果也随时可以查询,现在办事越来越方便快捷了。”赖女士说。
据悉,河源海关融合“线上+线下”公示平台,立足服务企业的出发点,在执法现场、办事大厅设置电子显示屏、公告栏等动态更新执法依据、行政审批事项公开目录,并通过广州海关门户网站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信息及时公开,企业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广州海关门户网站行政执法公示专栏查看相关公示信息。同时,河源海关在政务服务窗口公布行风投诉电话,设立行政审批意见箱、落实《监督告知单》反馈制度以及聘请特约监督员等等,充分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多渠道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执法透明可追溯
“为保护您的合法权益,同时监督我们的执法行为,下面将对本次执法活动进行全程录音录像。”这是河源海关稽查科关员王悦同打开执法记录仪,开始每天稽查执法活动的场景。
为进一步加强“智慧海关”建设,河源海关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行政执法行为的全过程记录。通过科技赋能助力外勤执法,深化“制度+科技”理念,推进执法行为“标准化、进系统、留痕迹、可追溯”,以科技手段有效防范现场执法人员的廉政风险。使用执法记录仪严密稽核查外勤作业流程,记录外勤执法关键节点,有效锁定证据材料,强化外勤执法作业监督管理,提升执法质量及效果。
法制审核严把关
为加强对重大执法决定的法制审核,河源海关充分发挥法制专家、业务骨干的专业优势,组建关区法制审核队伍。
据介绍,河源海关审核队伍业务范围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检查中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或引发社会风险,直接关系行政相对人或第三人重大权益,经过听证程序作出行政执法决定,以及案件情况疑难复杂、涉及多个法律关系等的行政执法行为。审核人员就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合法充分、法律适用是否准确为重点内容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全面审核,保证行政执法决定合法合规。
“接下来,河源海关将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设,夯实执法基础,规范执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政府公信力,促进法治海关建设再上新台阶。”河源海关副关长吴文君表示。
本报记者 吴奕镇 通讯员 郑莉 何笑假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