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普法“组合拳”全面护航乡村振兴 进一步助力法治河源建设
本报讯 记者 刘奇峰 通讯员 李惠波 2022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普遍形成“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的浓厚氛围,推进宪法宣传深入人心,连日来,市司法局联合市普法办、市城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教育局等单位开展“12·4国家宪法日”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我与宪法合张影”“宪法朗读者”等一系列线上活动,面向全市征集围绕宪法主题的短视频、动漫、书法等作品。同时在校园里开展普法宣传进课堂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12·4国家宪法日”主题宣传活动是市司法局开展普法宣传的一个缩影。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是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乡村振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市司法局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其中重点开展普法宣传进乡村,补足农村普法宣传薄弱环节,推动法律法规进基层,引导广大群众学法、遵法、守法、用法,进一步助力法治河源建设。日前,记者从市司法局获悉,该局坚持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打好普法“组合拳”,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据介绍,河源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委乡村振兴办联合印发了《“夯实法治基础护航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以打造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河源样板”为目标,明确提出打造一个法治文化阵地、完善一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等“十四个一”主要任务,充分发挥法治护航乡村振兴的保障作用。通过一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持续深入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打通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为普法宣传教育奠定扎实基础。
河源拓宽普法路径,打造“普法+党建”模式。首先,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引领全体村民遵纪守法,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合法权益;其次,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不断探索普法新路径,以加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力度为抓手,把普法融入乡村治理各环节,努力打造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重点培育一批基层党组织健全有力、乡风民风较好、法治基础条件较强的村(社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下一阶段,我市将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夯实基层法治基础,让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成为农村百姓生活的一种常态,以法治护航乡村振兴。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