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示范先行 树立“五星”标杆 源城公安分局东埔派出所获评全省“五星派出所”
近年来,源城公安分局东埔派出所坚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深度推进“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模式,以打造“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五星公安派出所”为抓手,以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东埔为目标,健全完善勤务运行机制,科学构建防控网络,全力提升中心城区治安驾驭能力水平,有力支撑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警队精气神有效焕发,警务模式不断调优,群众满意度持续攀高。今年,东埔派出所被广东省公安厅评为2022年度“五星派出所”。
源城公安分局东埔派出所民辅警坚守岗位守护群众平安。
改革示范引领,打造全市警务改革“样板”
2020年6月,东埔派出所在上级公安机关领导下,经过系统调研和充分研讨,乘势而上、积极谋划、大胆创新,将全市首个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试点任务扛在肩上,在全市治安状况最复杂、人口最密集、警情案件体量最大的东埔街道辖区开启改革第一站,将东埔派出所和兴源派出所合并成一个派出所,打响改革“第一枪”。
改革工作开展以来,东埔派出所多项改革走在前面:率先在全市开展“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两级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推动最小应急单元建设、率先创建“东埔义警”志愿服务队。东埔派出所自改革合并以来屡获佳绩,被源城区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荣立集体三等功2次、集体嘉奖1次,2019年被省公安厅评为岭南示范公安派出所、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东埔派出所广场警务室、高塘警务室被评为岭南标杆警务室,2021年东埔派出所兴源警务室被评为岭南标杆警务室;先后涌现出最美抗疫警察赖国标、岭南百佳社区民警杨鑫、最美基层民警邬国清、见义勇为徒手夺刀的辅警模范李伟权等一批先进人物,民警荣立个人二等功2人、个人三等功6人、嘉奖24人,辅警荣获一级嘉奖1人、三级嘉奖13人、四级嘉奖16人。
回归主防警务,构建群防群治新格局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东埔派出所按照“公安牵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社会协同、自愿无偿”的模式,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切实将基层党组织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组建警民共建新队伍。针对辖区商圈、厂企、学校等重点场所,东埔派出所整合行业力量组建最小应急单元,广泛动员党员干部、企业职工、退役军人、环卫工人和热心群众等多种力量参与平安志愿服务中,组建“东埔义警”“小区党员楼长”“黄沙大妈志愿服务队”等义警队伍,实现由单一参与者到带头推动者的角色转换,共同构建基层综合治理的“同心圆”,把防控触角延伸到基层每个角落,组织“义警服务队”参与校园安保“护学岗”勤务,协助派出所开展社区、公共场所的日常巡逻防范,常态化开展护校安园、警务宣传、信息收集、纠纷调解等工作。
搭建矛盾化解新模式。东埔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目标,东埔派出所以社区警务室为纽带搭建矛盾纠纷调解室,紧盯影响辖区稳定和群众满意度的突出问题,组建由街道党委书记、党员民警、调解员及公益律师为成员的联动调解队伍,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提前预警、源头化解、高效处置”的闭环机制,为群众提供“面对面”“点对点”服务,自调解室建立以来,派出所辖内90%的矛盾纠纷在社区调解室得到化解,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5%以上。
另外,深入推进“党员楼长制”工作,东埔派出所发动小区住户中的律师、教师、医生、退休职工等具有专业特长的热心居民,以党员楼长为纽带,当好物业小区“管家公”,做好邻里矛盾化解“和事佬”,有效打通基层治理进小区、进楼栋、进家庭“最后一米”。
坚持科技赋能,探索社区警务新方法
东埔派出所辖区内行业场所多、重点人口多、流动人口多、出租屋数量多,给基层治理带来不少难题,为有效解决“对象底数不清”“动向情况不明”等问题,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社区警务优势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五大要素”周期性、常态化摸排管控能力,充分应用“五大要素”、“和社区”基层基础管控平台、5G实时图传执法记录仪等科技信息化平台,深入推进“人、地、事、物、组织”等基础要素管控效能。
自应用上述信息化平台以来,东埔派出所初步实现了业务标准化、运营数字化、管控智能化,最大程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控得住”,对重点人员、重点场所的管控率均达100%,对其他治安要素管控率达95%以上。东埔派出所依托“智慧新巡控”平台、5G实时图传执法记录仪,将值班警力和巡逻警力前移,开展所巡一体化模式,变“坐等出警”为“动中处警”,构建了“135”快速反应圈。
本报记者 曹志成 通讯员 张琪雅 吴金华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初秋时节,河源绿意不减,义务植树基地和桑梓林青年林等主题林内树木葱茏,展现出别样的生命力;在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九里湖绿美广东生态示范区,无叶美冠兰、翠金鹃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