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和平县阳明镇梅径村规范完善村规民约 “约”出文明乡风新颜值

10月16日,记者走进和平县阳明镇梅径村,村巷庭院墙壁上的“与人为善,与邻为友”等家风家训标语被挂在了显眼位置,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干净整洁的村庄、漂亮的庭院、和睦的邻里关系更让人深切感受到一种乡村田园式的和谐与幸福。

如今的梅径村,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村民的文明意识进一步提升,而该村的美丽蜕变,其中的法宝之一是村规民约。村规不仅让村民行为更文明,还描绘出一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生动画面。


在梅径村,处处让人感受到文明与和谐。

内容丰富操作性强

“梅径村村规民约是在学习借鉴了一些兄弟村的经验和做法上形成的,经全体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内容丰富且操作性强,在加强村民自治、维护社会稳定、树立良好村风、创造安居乐业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自从制定村规民约以后,我们村民的素质都提高上来了,大家都按照这个村规民约去做。”梅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焕庆说。

记者注意到,梅径村把门前“三包”制度纳入村规民约。该村村规民约第十二条即为村民门前“三包“制度,一是“包卫生”即房前屋后地面干净,无垃圾、果壳、纸屑等杂物;垃圾实行定点投放。二是“包绿化”即房前屋后维护绿化带内花草树木生长良好,保持绿地干净整洁,及时制止和劝阻借助树木搭棚和悬挂物品、损坏花草树木和绿化设施。三是“包秩序”即房前屋后的柴堆、建筑物料要摆放整齐,不得占道;房前屋后无乱搭乱建、乱拉乱挂、乱贴乱画等现象。

梅径村村规民约第十四条提出,村“两委”成员要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定期在各村小组及小学进行清洁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清洁乡村工作,定期发动党员、村干部等人员开展全村性卫生清洁活动。第十五条也规定,村组定期组织环境卫生评比活动,对连续两次卫生检查评比不清洁的农户、全年累计3次以上不清洁的住户曝光,将其评为不讲清洁住户并挂牌。

有“颜值”更有“素质”

随着村规民约的普及和定期对环境卫生整治、移风易俗等情况的整治,梅径村房前屋后生产物料乱放现象明显好转,村民都能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基层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梅径村这几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到处都很漂亮、整洁。河里的鱼儿也重新回来了。”梅径村一村民感慨。

“用一道道温暖的光,去照亮每一处角落、温暖每一片人心。”梅径村还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依托志愿者服务,吸引更多的村民加入精神文明创建“朋友圈”,加快实现由“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为此,梅径村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通过评比最美文明家庭等活动,在村巾帼志愿团队的带领下,开展“守法规,讲道德,爱家园”主题活动,大力营造“人人讲道德,个个守法规,事事讲规矩,老幼爱家园”的浓厚氛围。同时,梅径村还大力推进“妇女儿童之家”阵地和村妇联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引导村民移风易俗。

教化村民“主阵地”

为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梅径村建立了全市首个乡村法治主题公园,占地约1300平方米,设有主题雕塑同心圆、法治先贤人物雕像、社会道德雕像。公园有40个法治主题宣传石刻,由河源市书法家协会组织广东省内30多位书法家题写法治内容书法作品,错落有致地布置摆放既表现出法治主题宣传内容,又有传统文化书法作品的笔墨韵味,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之间,近距离领略法治文化,感受法治精神,根植公平、正义、权利、和谐等法治理念,真正实现了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法治大餐。

除法治广场外,目前梅径村3个自然村分别建了文体活动广场,杨梅自然村老人活动中心和径背自然村妇女儿童之家也投入使用。这些广场成为了梅径村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主阵地。“现在村里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建了不少广场,村里环境也很漂亮,要长久保持,需要人人遵守村规民约。”罗焕庆说,梅径村这些年变化很大,村民精神状态更是蓬勃向上。像法治主题公园,每天晚上吸引了上百人跳广场舞,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红白喜事立规矩 移风易俗树新风 源城区源南镇墩头村以规立德,促进乡风文明村民和谐
下一篇:紫金县龙窝镇礼坑村以“小积分”推动“大治理” 让乡村喜焕新活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