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河源分行以案说险:警惕养老诈骗
当下,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花样翻新,老年人因信息壁垒,缺乏风险辨别力,容易掉入诈骗套路陷阱,造成人身及财产损失,严重侵害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设银行河源分行以案说险,帮助老年群体识别非法金融诈骗,护航幸福晚年。
案例一
近日,市民张阿姨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称张阿姨的保单有问题,需要补充相关手续。为“快速有效补充相关手续”,对方指导张阿姨下载指定的APP并提供个人相关信息。张阿姨接到电话后非常慌张,连忙联系其保险公司进行确认,与保险公司确认后才得知自己接到了诈骗电话。
案例中,客户由于年龄大,风险意识较低,不法分子通过话术轻易套取了客户个人信息,该客户如未能联系保险公司确认就补充信息办理业务,很可能导致自身权益受损。
建设银行河源分行建议市民群众的手机端安装反诈APP,在接听陌生人的来电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在核实确认对方身份前,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老年人需多和家人沟通,多了解金融基础知识,有问题及时通过正规渠道咨询,防范非法集资陷阱,不要被高收益、高回报引诱,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案例二
近日,市民王阿姨接到一位自称是某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日前国家推出了一款可以保障银行客户存款的保险,只要按行内存款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费,即可以保证她的存款安全无忧,在意外情况下可以收到赔付,且若无赔付情况,所缴纳保费可在一年后全额退还。骗子通过手机号添加了王阿姨为微信好友后,将存款保险的宣传视频通过剪辑和部分篡改后发给了王阿姨,紧接着发送了一条链接,声称可以从该链接进入存款保险的投保界面。随后,对方通过语音通话的方式,一步步诱导王阿姨在链接中输入了自己的卡号以及密码。直到收到钱款转出的短信,王阿姨才知道被骗了。
案例中,诈骗分子从存款保险制度入手,利用国家大力宣传存款保险制度的大背景提高欺诈目标的信任度,同时又篡改其宣传视频的部分内容使其变得“半真半假”,难以辨别。特别是防范意识不强的老年人极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首选对象。
建设银行河源分行提醒市民群众,老年人在接到不明电话或信息后一定要与家人沟通,让子女帮忙辨别信息的真伪,谨防上当受骗;时刻谨记不要把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以及身份证号告知陌生人或者输入至不明链接中,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
(刘奇峰 朱梦平)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被省人大作为全省高质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点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职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议点燃一片人间烟火气》获评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