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火不息 匠心不朽 “守窑人”默默坚守数十载让连平土陶焕发新生机
近日,记者在连平县元善镇见到了连平土陶制作技艺传承人梁常密,他正在细致地给手中已成型的土陶修坯,让土陶更具美观性和耐用性。
连平土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是集美术、绘画、雕刻于一体的传统手工艺,采用纯手工艺、土法制作,其制作的土陶造型古朴但又不失美观,注重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2018年5月,连平县土陶制作技艺被列入连平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同年9月被列入第七批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梁常密在制作土陶中。记者 刘奇峰 高雅 摄
默默坚守传承土陶制作技艺
连平土陶制作技艺主要分布于连平县元善镇新龙村,当地群山环抱,气候温和,陶土资源丰富,具有含磷较高的优质粘土,泥质细腻,为土陶的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梁常密的记忆中,连平土陶制作作坊曾遍布新龙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制陶烧陶事业。
“小时候经常在父亲的陶厂里面玩耍,耳濡目染下,慢慢也对制陶烧陶有了兴趣。12岁时,正式成为一名学徒,跟随父亲学艺,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在梁常密的心中,制陶烧陶已然成为他需要坚守一生的事业。选料、踩泥、和泥、制坯、修坯、晾干、制釉、上釉、装窑、烧制、出窑,每一个制陶的环节,梁常密都亲力亲为。“连平土陶制作是门细致活,全凭制陶师傅眼力和手力,特别是在烧窑时必须仔细观察窑情,把控好窑温,因为窑温决定着陶的成色。”对于制陶过程中的难点,梁常密了然于胸。
提起近年来连平土陶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现状时,梁常密也会感到焦虑。“在我父辈时期,村里还有人从事制陶烧陶事业,我长大之后,就剩下我跟我哥两个人,后来我哥也转行了,就只有我一个人还在制作土陶。”梁常密说,连平土陶制作的过程往往会比较枯燥,几乎每天都是围绕土陶转,很少有人能适应这么枯燥的生活。“作为一个‘守窑人’,不管遇到了什么困难,我都必须把连平土陶制作技艺传承发展下去,不能让窑火在我这里熄灭。”梁常密说。
创新方式让土陶焕发生机
连平土陶制作是集美术、绘画、雕刻于一体的传统手工艺,采用纯手工艺、土法制作,其制作的土陶具有造型古朴但不乏美观、注重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特点。
“连平土陶原材料采用本土原生态优质粘土,其具有透气性能好、纯天然、安全无毒等特点,其烧制出的土陶器盛放酒醋可使酒醋更加醇香,储藏粮食能保持长久不霉变。”梁常密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让连平土陶更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以前主要以烧制民用生活用品(缸、罐、坛、花盆、钵)为主,现在我们也在慢慢制作茶具、陶瓷摆件等。”梁常密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连平土陶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机会,通过参加深圳文博会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连平土陶,喜欢上了连平土陶。
“连平土陶制作技艺要想传承和发展好,必须注入年轻的血液。近年来,我正在慢慢把这项技艺传授给我的小孩,等他完全掌握之后,我会鼓励他到各地去学习一些先进的制陶技艺,不断丰富连平土陶制作技艺,把该项技艺发扬光大。”此外,梁常密还经常到各大高校授课,通过开办公益培训班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连平土陶,学习连平土陶制作技艺。
“接下来,我打算对窑炉进行升级改造,在延续传统手工艺的同时,增添一些智能化的设备,并且创新制作工艺,让其生产出的土陶能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需求。”梁常密说。
看似简单的技艺中却往往蕴含着几代人的智慧和传承,连平土陶制作技艺由最初只是制作简单的缸瓦,在传承人不断的研究学习中,经过几代人的发展,逐渐制作出品种多样的土陶,受到了大众的喜爱,也让连平土陶焕发出新的生机。
本报记者 谢梦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