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1.9万亩 “米袋子”扎得牢 稳粮更有底气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眼下,正是冬修水利好时节。我市多地正抢抓施工有利时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记者1月5日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深入开展农田整治提升行动,坚持以项目实施推动耕地质量提升关键技术应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扎实推进,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连续3年获得省农业农村厅通报表扬。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1.9万亩(含2022年在建),其中2022年8.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耕地质量平均等级已连续5年实现提升。
灯塔盆地灌区工程改造现场 记者 张涛 摄
粮食有望实现“三增长”
我市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藏粮于地”战略,整合各方面建设资金,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据统计,2022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4.94万亩、预计粮食产量达81.7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72%、0.63%,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目前,我市成功创建3个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辐射带动近万户农户增产增收,近20万亩水稻种植基地向规模化、集约化耕种模式发展,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80万吨以上,有望实现粮食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
永久基本农田提档升级
我市还强力推进撂荒耕地整治,2021年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22.45万亩,2022年完成3.86万亩。同时还抓好农田水利建设,灯塔盆地灌区工程2022年9月起全面开工,致力建成全省第四大灌区。东源县被定为全省小型农田水利试点县之一,从2022年10月起整县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作进展顺利,2022年新建6家日烘干能力30吨以上的水稻机械化烘干中心,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8%。
接下来,我市如何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坚决抓好粮食生产,继续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按照“稳面积、稳单产、稳总产”要求,层层压实责任,把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田块,确保每年粮食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同时将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聚焦耕地要害,实施耕地提升行动,改善提升农业生产条件,确保粮食安全。我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春节前完成2022年8.5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力争3年内推动全市所有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打造优质水稻连片示范基地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我市将以东源县实施全省小型农田水利试点项目建设为契机,全市推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动灯塔盆地灌区项目建设,积极谋划灯塔盆地灌区整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持续推进撂荒耕地整治,消除连片15亩以上的撂荒耕地,扎实推进连片15亩以下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探索建立全市农田电子信息管理系统。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依托省级产业园、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推进土地流转、小田变大田,打造一批优质水稻连片示范基地。
另外,我市还将加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市场为主、结合政策扶持,支持各地建立包括翻地、播种、病虫害防治、收割、烘干等在内的全程托管服务,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我市还将落实惠农政策,推广良种良法,抑制农资过快上涨,提升种粮效益,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同时全力抓好冬种工作,完成冬种作物总面积20.8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35万亩,为2023年粮食生产下好“先手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