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人大创新监督方式开展首次专题询问 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本报讯 记者 谢梦君 前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召开,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专题询问也是河源人大创新监督形式、加大监督力度的实践。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叶春球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上,7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就“百千万工程”县域经济、现代农业产业、生态旅游产业、人居环境建设、绿美生态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询问,副市长曹建忠率7个部门负责同志到会应询,并代表市政府作表态发言。
专题询问活动现场。
会议要求,要深刻认识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动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以加快建设绿色崛起示范区为牵引,拿出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创河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要扎实做好专题询问“后半篇文章”,牢牢坚持问题导向、把握重点关键,聚焦产业同兴、要素保障、风貌同美、民生福祉、凝聚合力等方面,在加力提速补短板强弱项中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会议强调,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这次专题询问提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拿出硬举措,抓紧落实整改,务必做到询问有答复、整改有效果。市人大常委会要把跟踪监督这次专题询问整改落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牢抓好,对整改问题实行销号管理,形成监督闭环,切实把专题询问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实际成效。全市各级人大要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引导全市8000多名人大代表当好“百千万工程”的“战斗员、宣传员、监督员”,形成齐心协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强大合力,助力我市“百千万工程”踏稳行远。
新闻1+1
问出群众关切赋能“百千万工程”
“接下来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确保‘1+3’农业产业发展目标如期实现?”“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抓好典型镇村培育和城乡风貌提升工作?”前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我市“百千万工程”实施情况开展首次专题询问。询问过程中,7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直奔主题、切中要害,问出人民关切;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坦诚作答,真诚释惑,在一问一答中,加深了对“百千万工程”关键问题的认识,回应了群众的普遍关切,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赋能我市“百千万工程”。
关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县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县域强则市域强。针对“如何抢抓实施‘百千万工程’机遇,推动县域有效承接产业有序转移,重点推进园区建设和先进制造业‘1+3’产业发展,推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问题,市发展改革局局长谢海航表示,将进一步健全产业有序转移政策机制,集中资源加快推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制定出台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针对性措施,积极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推进“1+3”产业集群建设。
“同时,优化县域‘软’‘硬’环境,深入开展县域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省级试点建设和‘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大力推进县域对外通道建设,降低县域物流成本,打造更优营商环境。”谢海航介绍,将科学谋划前瞻性、基础性、导向性的重大项目,围绕“1+3”产业集群强化产业招商,并建立投资项目谋划储备库,统筹协调做好要素保障,确保项目成功落地建设,助力县域项目扩量提质。
关于推动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是河源最大的优势。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增长显著,但在视察调研中,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凌金文发现我市生态旅游业存在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主题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因此他向市文广旅体局提问,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快推动生态旅游发展?
“我们将加强资源整合,紧紧围绕‘乐游河源’主题,因时制宜推出‘乐游河源’寒假、春节线路等产品,并依托品种丰富的特色农产品,持续开展捕鱼大赛、畲乡篝火等特色文旅活动,形成以赛促旅、以旅带文、文体旅共进新业态,促进优质旅游资源向优质旅游产品转化。”市文广旅体局局长曾永贞表态,将丰富旅游业态,指导推动万绿湖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组织指导不少于20家乡村酒店(民宿)申报创建广东省等级乡村酒店(民宿),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完善基础配套,重点完善提升停车场、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设施建设,加大乡村旅游文化赋能力度,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持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组织动员A级景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居民推出免费(优惠)游活动,定期举办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旅游节会,推动乡村旅游“声名远扬”。
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市部分镇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公共厕所‘三大革命’工作短板弱项较多,主要干道沿线建筑外立面不够美观等问题仍然存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陈伟雄向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提问,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抓好典型镇村培育和城乡风貌提升工作?
深入推进圩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公共厕所“三大革命”和“六乱”整治四项攻坚任务;制度化开展农房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立足典型村自身和周边区域产业发展基础,培育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并有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主导产业……市住建局局长邵卫根、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邓春华先后表态,将扎实开展城乡风貌提升和典型村培育工作,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做到有询问有答复有结果
专题询问始于“问”,但并不止于“答”,关键在于整改落实。
副市长曹建忠在表态发言时表示,市政府和各部门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好专题询问各项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对于专题询问提出的整改问题,将照单全收、认真研究、落实整改,做到有询问、有答复、有结果;持续加强建议意见的跟踪问效,加快推动询问成果的有效转化,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上新台阶;聚焦工作重点,支持推动各县(区)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有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生活污水治理、绿化美化、整体风貌提升、“三线”整治等工作,深化城乡综合改革,持续用好各项帮扶协作政策,切实把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美好蓝图转化为“富县强镇兴村”的生动实践。
本报记者 谢梦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初秋时节,河源绿意不减,义务植树基地和桑梓林青年林等主题林内树木葱茏,展现出别样的生命力;在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九里湖绿美广东生态示范区,无叶美冠兰、翠金鹃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