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检护源”生态检察优秀案例发布 52人因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被批捕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通讯员 范小慈 1月26日,河源市人民检察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23年“河检护源”生态检察优秀案例,展示检察机关加大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力度,有力服务保障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的成效。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针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共审查逮捕31件52人,审查起诉45件94人。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检察机关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法律监督机关、司法机关、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力量、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生态环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针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共审查逮捕31件52人,审查起诉45件94人,环境资源领域民事行政检察立案1件,办理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13件,发出检察建议53份,起诉17件,向污染企业和个人索赔环境损害赔偿金7593.315万元,获得法院支持7200.33万元,督促修复、治理被损毁污染的林地、耕地、水域4万余亩,处理生活垃圾、固体废物1.7万余吨,挽回被非法开采的矿产资源总案值5831万元,工作成效得到了省检察院、市人大常委会充分肯定。
市检察院此次发布的10件案例,涉及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文物与生态环境“双重保护”、湿地保护以及古树名木保护等多领域,凸显出河源检察机关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覆盖和多样性。近年来,河源检察机关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司法保护,自觉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统筹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服务保障绿美河源生态建设,推动生态检察成为我市检察工作好评度最高的检察品牌之一,相关工作情况获中央和省级媒体报道。
接下来,河源市、县(区)两级院将紧紧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要求,切实履行好检察机关“公共利益代表”的神圣职责,着力提升生态检察监督质效,继续擦亮“河检护源”生态检察品牌,全力推动河源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加快河源绿色崛起贡献检察力量。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