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一卡在手 服务全有 我市社保卡实现全市常住人口全覆盖

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是便民惠民利民的一项民心工程。按照省、市工作部署,我市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不错成效。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市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调度会议了解到,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底,全市社保卡累计持卡人数308万人,实现常住人口(283.8万)全覆盖,其中第三代社保卡持卡人数40万人,申领电子社保卡169.21万张,电子社保卡常住人口签发率达59.6%,共有14家合作银行339个银行网点(其中包括164个即时制卡网点)。

“一卡通用”方便快捷

我市人社领域全面实现“一卡通”应用,每年发到社保卡的各项社保待遇资金超过60亿。目前,我市已将养老、失业、工伤、就业创业等人社各项待遇补贴发放到社会保障卡,实现社会保障卡在人社全领域“一卡通”。全市城乡居保待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和职工养老保险待遇通过社保卡发放率平均超过90%,每月发放待遇人数约为65.62万人,月涉及金额约为5亿元;工伤、失业保险待遇每月发放到社保卡人数近5000人,涉及金额1731万元。此外,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就业补贴、求职创业补贴、一次性创业资助等直补到人就业创业补贴资金均通过社保卡发放,惠及人数年均约2.5万人次,发放金额年均超7200万。

与此同时,我市民政全领域“一卡通”应用也取得不错成效。自2022年12月起,全市民政待遇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比例超过90%,基本实现民政全领域“一卡通”。据统计,民政领域通过社保卡发放的补贴资金主要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费、照料护理费,临时救助金,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金,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高龄津贴等。截至2024年6月底,全市低保金社保卡发放率达到93.43%,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社保卡发放率达到92.14%,特困照料护理费社保卡发放率达到84.83%。每月通过社保卡发放资金约7373万元,占发放总资金的91.3%。各县区中,民政领域各项补贴资金社保卡发放率最高的为和平县,基本达到99%以上。

涉及34个应用项目

做好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是实现政务服务集成、促进“减证便民”的必要举措,是提升政务服务供给能力及管理效能的有力手段,更是体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的重要依据。自2023年以来,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我市出台社保卡“一卡通”实施方案和工作推进方案,编制了“一卡通”应用目录清单。我市“一卡通”应用目录共有34个应用项目,按功能分类为身份凭证(4个)、资金发放(20个)、缴费支付(7个)、就医结算(1个)、自助查询(2个);按部门分类,主要集中在教育(4个)、民政(4个)、人社(4个)、文广旅体(4个)、政数(3个)、税务(3个)等部门。

经过一年多努力,我市已实现人社、民政全领域“一卡通”和卡码关联融合,正在努力推进教育、水利、农业、工会、残联等领域应用,全市“一卡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以农业农村领域为例,该领域通过社保卡发放的惠民补贴资金包括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休(禁)渔渔民生产生活补助三项。这其中,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对象分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个体。2024年上半年,全市共150户受益户,办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0.417万元,全部通过对公账户或“一卡通”账户发放。其中企业、合作社17户,发放补贴48.224万元;农户个体133户,发放补贴62.193万元。

多措并举拓展用卡人群覆盖面

为进一步扩大“一卡通”待遇发放和金融服务范围,接下来,我市将持续推进拓展水利、农业农村、工会、残联领域惠民惠农补贴以及住房公积金、农民工工资发放等应用项目用卡人群覆盖面。同时,将持续用好社保卡金融功能的优势,丰富公共服务供给,加快金融应用接入民生消费场景,以及利用社保卡的金融账户功能实现个人所得税年度退税等服务。

目前,市人社局已选定下属单位河源技师学院作为教育领域试点院校,引入了合作银行,共同探索推进社保卡校园“一卡通”,现已完成前期相关工作,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工作,届时将在技师学院全面铺开使用。试点推进后,将加快经验梳理和推广,下来将与市教育局联合加快推进社保卡在教育领域“一卡通”应用工作,加快推进全市中小学、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持卡享受教育管理服务,并全面丰富校园内体质测试、健康体验、门禁考勤、食堂、自助设备等各种综合应用场景。

我市还提出,要积极探索建立引入合作机构、合作资金的相关制度和激励机制,吸引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有效落实拓展各行业领域内场景应用的建设资金,按照“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的原则,坚持便民利民、节约增效,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强化政银合作,共享优势资源,互通有无,促进“一卡通”建设兼顾应用成效和社会效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程子跞

 






上一篇:从“一处美”到“全域美” 团校结对共建,打造“美丽庭院”示范户
下一篇:网络中国节·七夕|七夕节 市区可办理婚姻登记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