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铸魂 以业筑基 深圳市驻和平县长塘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初夏时节,万物并秀,和平县长塘镇秀河畲族村内处处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田地里绿油油的水稻迎风生长,村道两旁的绿植在蓝天的映衬下把乡村点缀得格外秀美和诗意,七彩畲乡的风情扑面而来。在各级部门及深圳市驻和平县长塘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的大力扶持下,秀河畲族村正朝着康庄大道阔步前行。
2021年7月,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退役军人事务局、福田区华富街道和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深圳分公司等单位组建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长塘镇。进驻以来,工作队始终坚持“扑下身子”走村入户、“挑起担子”为民解忧、“撸起袖子”对接资源。三年来,长塘镇防止返贫底线更加巩固,产业发展成效更加显著,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党建引领地位更加突出,乡村振兴事业全面蓬勃发展。
秀河畲族村“红色盐站”遗迹广场。本报记者 曹志成 摄
以文促旅赋能乡村发展
在秀河畲族村,“红色盐站遗迹广场”八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依稀能透过字体感受到先辈们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广场的一旁,几块宣传展板静静地矗立着,向过往的群众讲述着“红色盐站”过往的辉煌历史。当前,广场正在修缮,修缮完成后,将对其进行布展并对外开放。据了解,秀河畲族村“红色盐站”是为中央苏区运送食盐、药物等重要战略物资提供中转服务的地下站点。中央红军开启长征后,“红色盐站”完成了历史使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长塘镇秀河畲族村‘红色盐站’为上世纪30年代初中央苏区打破经济封锁,保存中央红军有生力量做出了积极贡献,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斗争精神和斗争智慧,是激励党员干部继续弘扬伟大斗争精神的生动教材。”工作队队长张立介绍,工作队进驻秀河畲族村后,发现村里对“红色盐站”的事迹并没有系统地了解,也没有形成完整的故事。因此,工作队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询访“红色盐站”历史亲历者后人、多次前往革命根据地实地学习等多种方式深挖史实,提炼“红色盐站”所蕴含的斗争精神,并筹资助力提升“红色盐站”遗迹广场纪念设施。
“接下来,我们将以文字、图片展示为主,实物展示为辅的方式对‘红色盐站’遗迹广场进行布展。”张立说,布展完成后,将邀请河源盐业公司到长塘镇调研交流建立党建共建基地,推动“红色盐站”升级打造盐业特色红色文化新地标,并与周边旅游资源相结合,以全域旅游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如今,在各级部门及工作队的大力扶持下,我们村充分依托秀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良好自然资源优势,持续挖掘红色盐站革命事迹,着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逐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居住环境好、公共设施好、产业发展好、群众收入好和乡村治理好的‘五好’美丽乡村正慢慢形成。”秀河畲族村支委委员朱伍恩说。
以产业振兴夯实乡村基础
在和平县长塘镇阳天嶂果场,猕猴桃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饱满多汁的猕猴桃挂满枝头,长势喜人。据悉,长塘镇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平红阳中华猕猴桃”的重要种植区,2022年,在工作队指导下,河源市圳源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圳源农业”)成立,并注册长塘猕猴桃高端品牌“圳兴源”,向农户提供猕猴桃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服务。
“为拓宽销售渠道,我们推动‘圳兴源’上线深河两地消费帮扶指定平台‘圳帮扶’,通过多种方式把‘圳兴源’打造成为全镇首个年营业额超百万元的农业品牌,以圳源农业为牵引推动全镇千亩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张立说。
除推动长塘“千亩”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外,工作队还助力建设“千万”级农产品集散中心。“长塘镇是农业大镇,但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物流相对不发达,不利于农产品走出去。”张立介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作队协助镇政府系统谋划建设辐射粤赣边界沿线各镇的和平北部片区农产品集散中心。在经过考察后,2022年,深河指挥部投入资金550万元支持和平北部片区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当前,农产品集散中心已经封顶,即将投入使用,目前正在开展招商工作。
同时,工作队还助力引进可惠及“千户”的居民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政企社农”合作项目,帮助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据悉,居民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获评广东省2022年“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案例,目前已签约百户,全部投产可为长塘增收400万元;“政企社农”合作项目2023年为首批参与种植农户增收11.5万元;协助农户申请乡村振兴涉农贷款1131万元,长塘镇乡村振兴正全面开花。
本报记者 谢梦君 通讯员 彭文蝶 桑晓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