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邑再添辉 “琴”音传千年 我市多措并举让古琴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通讯员 曾祥玺 陈芷菁 日前,河源市古琴协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在大同客家文化创意园举行,深入挖掘古琴艺术的精髓,推动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让更多人了解古琴、喜欢古琴。
河源市古琴协会成立,加上今年3月和平县文广旅体局申报的古琴音乐入选河源市第九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河源“古琴”界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陈懿琛在演奏古琴。
据记载,和平县彭寨镇细中村陈氏兰祖公从中原携琴南迁,后人喜爱之,幼习琴谱、演奏技巧,其中陈汝祯是一名私塾教师,尤爱古琴,勤学苦练成了当地有名的古琴演奏家,后成立汝祯琴社,教授儿孙学习,后辈延续至今有陈岩、陈懿琛。陈岩、陈懿琛在陈汝祯的基础上,博采了其他古琴家的演奏技巧加以改进,使得古琴演奏、传承全面得到复兴和发展,汝祯琴社再度焕发出它浸润千年的艺术魅力代表琴曲:《嬲天光》《东江源》《客至》《欸乃》《流水》等。
古琴音乐集山歌、吟唱和琴乐于一身。既有传统的器乐表现,也有创新的声乐表现。不少市民认为,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古琴还很值得研究,通过古琴可以更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如何除了在技艺传承之外,寻找适应当下生活的新场景,是其赋活的重要途径。传承人陈懿琛每年坚持给和平彭寨当地村民或学生表演古琴音乐并讲解古琴文化,多次举办户外古琴雅集活动,还曾到深圳参加“琴颂山河”古琴艺术巡演、首届“湾区古琴非遗文化艺术周”活动。河源市古琴协会会长陈碧勇表示,古琴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重要组成部分,协会的成立主要是让广大热爱音乐、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认识、熟知古琴文化,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下来,协会将在全市推动古琴音乐进校园、进社区,让学生和各界群众了解古琴文化,热爱古琴文化,传承和发展古琴文化。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