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县区新闻 > 源城区 > 阅读新闻

源城区检察院以“小龙宝”品牌建设为抓手 撑起未成年人成长“法治蓝天”

一直以来,源城区检察院以打造“小龙宝”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为抓手,深耕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责任田”,积极参与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强化未成年人检察综合履职,撑起未成年人成长“法治蓝天”。

“小龙宝”工作室 成为法治实践教学基地

做好未成年人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守心”工程。为加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源城区检察院依托河源“中华恐龙之乡”地域特色,结合办案实际,创建“小龙宝”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打造面向全区中小学生的法治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创新发展。“小”是指未成年人,“龙”是指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河源是中华恐龙之乡,“宝”是宝贝、堡垒及保护,寓意用心呵护每一个未成年人。“小龙宝”的形象融入动漫元素,六片盔甲寓意“六大保护”,达到1+5>6的效果。

今年8月5日,源城区儿童福利院20名儿童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参观了“小龙宝”工作室。在检察干警的引导讲解下,孩子们参观了知识拓展区、未成年人工作展示区、心理疏导室和法律实验室,玩起法律大转盘,学习识别毒品,在模拟法庭体验当“法官”,沉浸式了解检察机关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在参观学习中增长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法用法,做遵纪守法好少年”“遵守法纪,从我做起”,孩子们纷纷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自己的心声。

多维度保障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源城区检察院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形成有力震慑。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建立“司法救助+心理救助+社会救助”模式,通过“一站式”开展温情询问、心理疏导和安抚救助等方式,解决未成年被害人在经济、心理、学业等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让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参与“后浪成长成才基地”帮教,让未成年被害人重沐阳光,帮助涉案未成年人回归正常生活。今年以来,已开展社会调查、心理疏导和帮教200余人次。

坚持司法监督与综合治理深度融合,高质量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大监督力度,强化对未成年被害人受教育权、人身权等基本权利的监督保护。强化综合保护,建立多渠道未成年人保护模式,助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齐发力,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深化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强制报告制度等方面的协作,打好未成年人保护“组合拳”,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火墙”。深化社会治理,把好未成年人保护“源头关”,注重透过案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制度机制上查找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问题和漏洞,通过制发《检察建议书》《提醒函》等方式推动源头治理。

坚持法治宣传与有效预防深度融合,全方位提升未成年人法治素养。成立“小龙宝”普法宣讲团,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普法宣传活动,今年以来围绕预防校园欺凌、禁毒、网络安全等重点问题开展法治宣讲3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受教育师生19000余人。创作客家童谣《学好样》,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童谣+法治教育”的形式,融入法治元素、客家传统家教家规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深入学校进行传唱,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撑起未成年人 成长“保护伞”

源城区检察院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涉罪错未成年人。成功办理全市首宗民事支持起诉案件,依法为一名8岁儿童追索抚养费;对未成年被害人依法开展司法救助,成立关爱小组,加大救助力度;联合区公安、卫健、教育等十家单位签订《源城区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实施细则(试行)》,将强制报告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今年来,全区医疗机构共落实强制报告制度165次。

加强涉罪错未成年人帮教挽救,5名受帮教未成年人成功考上大学。积极探索未成年人工作办案专业化与帮教社会化相结合,与河源市联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后浪成长成才基地”,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升帮教效果。始终坚持把家庭指导作为“根本工作”,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刚性,针对部分家长家庭教育失当、监护不力、疏于管教等问题,向监护人制发“督促监护令”,督促监护人依法履行监督责任,夯实家庭“第一道防线”。组织女干警加入“警察妈妈”团队,对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重点未成年人群体给予特殊的关心关爱,有力拓宽未成年人保护监督范围。

本报记者 谢梦君 通讯员 肖玲玲

 






上一篇:源城区“森林义警”成立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