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专栏 > 警察故事 > 阅读新闻

严把案件质量 守护公平正义—— 记东源县公安局法制大队案审中队指导员黄秀珍

她把握执法与司法的平衡尺度,在案件调查中细致求真;她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扎实过硬的专业能力,默默守护着执法工作的“生命线”。她就是东源县公安局法制大队案审中队指导员黄秀珍。

从警12年来,黄秀珍凭着对法治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助推东源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因表现突出,她曾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东源县公安局个人嘉奖1次,还获评东源县公安局年度优秀法制员等。


黄秀珍认真审核案件。

严守底线,做好案件质量的“守门员”

法制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法制民警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局的整体执法水平。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黄秀珍感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为了有效提高自身素质,她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一方面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在她办公桌上,法律书中的折角、标注、便签是她钻研法律的痕迹。

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黄秀珍在岗位上扎扎实实开展各项执法监督工作。她立足岗位实际,强化法治意识,严格执法标准,加大源头管理,对执法活动全程动态管控,对执法问题加强督促整改,有力推动了全局执法规范化建设实现长足健康发展,为东源县公安机关不断提升执法公信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案件审核是法制工作的核心,守住法律底线,就是守护公平正义。”这是黄秀珍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每一宗呈报审核的案件,黄秀珍都反复推敲,仔细甄别。从证据链条的完整性到法律适用的准确性,从办案程序的规范性到涉案财物处理的合法性,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严防违规受立案、降格处理、滥用强制措施、程序瑕疵等问题的发生。

精耕细作,做好执法行为的“监督员”

“警情录入不规范”“受案立案后查处不及时”……这是黄秀珍常说的话,也是她在公安执法监督岗位上的日常工作。黄秀珍深知,监督不仅要“铁面”,更要“精准”。她坚持每日对警综平台上的海量警情和受立案情况进行全面巡查梳理,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哨兵”,时刻紧盯执法环节的每一个潜在风险点。

从警情分流是否及时规范,到受立案是否依法依规;从存疑案件的跟踪督办,到强制措施执行的严格把关,黄秀珍都一抓到底,督促整改。这份看似“挑刺”的工作,实则是为了“排雷”,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执法问题的发生,为提升全局执法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她的努力下,东源县公安局执法办案风险示警率持续保持全市最低水平。

倾囊相授,做好全警素养的“辅导员”

法制工作不仅是管理和监督,更是服务与引领。黄秀珍将自己的专业学识视为共同的财富。多年来,她的手机始终保持24小时开机,对于民警在执法办案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无论何时何地,她总是认真解答,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引和操作建议。近年来,她累计提供这样的“即时法律服务”两千余次,提到黄秀珍,同事们总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

此外,黄秀珍还积极投身执法培训工作,精心准备课件,结合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全警传授规范化执法要点。近年来,她面向全警开展规范化执法培训6次,有效提升了基层民警的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

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黄秀珍和法制大队同事们的辛勤付出,结出了累累硕果。东源县公安局在全省执法质量考评中,于2022、2023连续两年被省公安厅评为“执法质量优秀单位”。2024年,黄秀珍和同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公安机关“执法监督年”各项部署,持续发力,助推东源公安机关刑事、行政案件两项办结率稳居全市榜首,政法协同移送率位列全市最高。

本报记者 曹志成 刁城帮 通讯员 陈丽厉 彭慧珊

 






上一篇:让证据“说话”的技术尖兵——记和平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警务技术四级主管刘佳圣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