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彭寨镇以“绣花功夫”不断提升圩镇人居环境 绘就村美人旺业兴新画卷
在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和平县彭寨镇围绕补短板、美环境、惠民生,以“绣花功夫”不断提升圩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高标准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任务,实现圩镇建设从扩“面”到提“质”的跃升,走出一条景美人旺“镇”兴路,绘就一幅村美业兴新画卷。
彭寨镇一河两岸及街道整治成果显著,如今街道面貌焕然一新。
圩镇整体形象全面提升
自2024年以来,彭寨镇紧扣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使圩镇整体形象和品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绘就了宜居宜业新图景。
如今,走进彭寨镇农贸市场,各个摊位按照功能进行合理区分,各类设施一应俱全,环境干净整洁。改造后的市场不仅为商户提供了舒适的营商环境,也让市民的购物体验大幅提升,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彭寨镇一河两岸及街道的整治成果同样突出。美丽河道依托自然景观,增设了休憩健身平台、绿道标识等设施,为市民打造了集休闲、健身、交流、观景为一体的绿色空间。示范主街两旁房屋装饰着统一的店招、屋檐和窗花等,尽显客家风情,干净整洁的街巷让人心情愉悦。“彭寨现在建设得越来越好了,这种改善对我们做生意来说是很好的,像交通完善了,来游玩的人就越来越多。希望彭寨能发展得越来越好。”个体户梁有安告诉记者。
圩镇客厅作为展示彭寨形象的重要窗口与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以“特色资源-发展沿革-未来展望”为主题,全面展示了彭寨镇的历史变迁、规划蓝图、建设成果、文化特色以及产业发展状况。独特的展陈内容和新颖的展示方式,吸引了不少市民慕名而来。
实现文化与环境双向赋能
彭寨镇在推进硬件建设的同时,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省级非遗“墩头蓝”以独特姿态成为圩镇客厅的文化内核。从传统纹样的数字化展示,到非遗手作体验工坊,古老技艺在这里焕发新生,既传承了文化根脉,也为美丽圩镇建设增添了独特魅力。“墩头蓝·客家传统染织工艺”传承人曾春雷表示,美丽圩镇建设为传承发展墩头蓝文化提供了更优质的展示平台和传承空间,同时非遗墩头蓝也为美丽圩镇建设注入了独特的灵魂,使其更具文化辨识度和吸引力,实现文化与环境的双向赋能。
此外,彭寨镇依托古民居资源,推动打造集观光、游乐、运动、养生、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小镇,更好传承与发扬墩头村所承载的客家文化精髓。旅游综合服务小镇将以农业生产、商贸、传统手工技艺为主,如水稻、粟米、玉米、黄豆、花生、番薯、茶叶等;推广传统纺织技艺墩头蓝布艺等,同时大力发展“品农家菜、钓生态鱼、游墩头蓝、住农家屋”的沿线特色农家乐。
彭寨镇还以“一带三林”为抓手,积极发动外出乡亲助力参与家乡绿美生态建设,目前各村(居)发动党员群众5800人次,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30场次,种植苗木20926株。在土厘村“产业大道”两旁种植桂花500余株,打造了“产业示范林”,在聚史村通过动员乡亲捐赠桂花树130株、金丝楠木60株,打造“示范林”,在马塘村村口、荷花塘沿线种植桂花树、杨梅树800余株,打造“环湖示范林”,全面打造一条“上半年看粉紫色花朵、下半年看金黄色稻谷、年中赏桂花香”的具有彭寨特色的绿化示范带。
彭寨镇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推动典型镇建设,进一步夯实城镇发展根基,着力绘就宜居宜业发展新图景,让民生福祉在精细化建设中实现新跃升。
本报记者 曹志成 通讯员 邓燕琴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