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专栏 > 百千万工程 > 阅读新闻

东源县顺天镇“小田变大田”改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耕地面积翻番带动产业升级

走进东源县顺天镇,连片的稻浪随风起伏,现代化大棚里番茄长势喜人,远处的山坡上绿树成荫。而在三年前,这里还是“山下种树、山上耕田”的错配景象,零散的耕地让大型农机难以施展。如今,通过“小田变大田”和林耕空间优化,顺天镇探索出一条“山上换山下”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


横塘村美林油茶产业基地。

“巴掌田”变“整片田”:破解耕地碎片化顽疾

在顺天镇沙溪村,村民朱先生正操作着新购置的旋耕机在田间作业。“以前我家8亩地分散在五六处,最小的地块不到1亩,农机根本进不去,种地全靠人力。”他指着眼前成片的农田说,“现在地连成片,机械化种植省时省力,成本降了,收入反而高了。”

这一变化源于顺天镇2021年启动的“小田变大田”综合整治。据了解,过去由于历史原因,顺天镇耕地细碎化严重,25度以上的陡坡上零星分布着耕地,而平缓地带反而被林地占据,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为此,顺天镇创新提出“山上换山下”思路,将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同时把低坡度的林地恢复为耕地,实现“宜耕则耕、宜林则林”。

截至目前,全镇累计调出林地1662.6亩,新增连片耕地2765.8亩,耕地占比从40.45%跃升至78.3%,平均单块耕地面积从17.54亩扩大到60.69亩,为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打下基础。

“群众参与+利益保障”: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土地整合涉及千家万户,如何让群众支持?顺天镇的答案是:让农民全程参与,并确保收益只增不减。

“刚开始听说要动地,大家都有顾虑,怕流转后租金变少。”金史村村民刘女士坦言。为让大家放下顾虑,镇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承诺“土地流转收益不降、林地补偿提高10%-15%”,并引入合作社统一流转,确保农户每年保底分红。

据统计,该项整治工程累计吸纳300多名村民参与施工和管护,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此外,镇里还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帮助农民提升种植效益,让农民更安心。

“土地整治+产业导入”:激活振兴新动能

土地整合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效益?顺天镇积极作为,瞄准现代农业,多举措推动产业链升级。

在“村企共建”的模式下,横塘村完成土地流转8000余亩后,引进美林油茶产业基地项目,同时通过与企业沟通协商、达成协议,预留项目用地的5%土地用于种植油茶,由企业负责种植、管护,产生的收益全部归村里统一分配、管理,预计待油茶丰产后,可为村里带来每年100万元以上的收入。“只要有了产业,就有了造血功能,不怕穷了,慢慢有了收益,我们对未来就更有底气了。”横塘村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

据了解,近年来,顺天镇依托连片土地优势,实施“项目建设+精准招商”双轨推进策略,已引入广弘国鸡、美林油茶、富丽士食品等10余个产业项目,投资总额达70亿元。同时,配套发展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

“以前大家种地都是靠天吃饭,现在成了‘产业工人’,日子真的是越过越有奔头!”在富丽士食品加工厂上班的村民李女士笑着说。如今,在顺天镇,昔日的“碎片田”变成了“致富田”,一幅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刘奇峰 通讯员 修硕

 






上一篇:东源县第二届乡村创客创业大赛初赛落幕 30强项目晋级复赛
下一篇:连平县以桃为媒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绘就南国桃源新画卷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