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以桃为媒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绘就南国桃源新画卷
盛夏七月,连平县上坪镇小水村思源果园,桃农们正在精心挑选桃子,准备装箱发往全国。不远处的果树下,许多从外地赶来品桃的游客拿着篮子亲手体验采摘的乐趣。“我每年都要从顺德过来这边买桃,上坪鹰嘴蜜桃口感清脆香甜,我们全家都很爱吃。”游客陈女士说。
连平鹰嘴蜜桃种植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历经数十年发展,已形成“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牌高端化”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超8.8万亩,年产值突破21亿元,带动8100余户桃农增收致富,更培育出古坑、小水等4个“亿元村”。连平鹰嘴蜜桃也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连平县的一张亮丽名片。
桃农挑选品相佳的桃子打包。
以“桃”为媒铺就致富路
上坪镇作为鹰嘴蜜桃的核心产区,多年来,始终坚定不移地将鹰嘴蜜桃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如今上坪镇鹰嘴蜜桃种植面积突破5.6万亩,年产值超16亿元,成为了不少村民的“增收密码”。
谢龙光是上坪镇的一名桃农,近几年来,他陆陆续续扩大鹰嘴蜜桃种植面积,目前已种植鹰嘴蜜桃近80亩,通过种植鹰嘴蜜桃可实现年收入近20万元。“之前是在外面打工,年收入大概是6万元,返乡种桃后,生活水平明显比以前高了,我们的房子也建起来了,日子越过越好。”谢龙光说。
谢龙光的种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前几年,鹰嘴蜜桃品牌还没有打出去的时候,我们会面临着桃子滞销的问题,桃子的产量、品质也有欠缺。”谢龙光介绍,随着政府每年举办桃花旅游文化周、鹰嘴蜜桃文化周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打造“桃品牌+”等措施后,有越来越多的游客知道鹰嘴蜜桃,鹰嘴蜜桃的销路越走越宽。“同时,每年政府都会组织专家教授对我们开展技术培训,到果园里指导我们怎么去解决病虫害的问题,帮助我们提升桃的品质。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的桃产量提升了20%左右。”谢龙光说。
谢龙光的种桃经历是万千桃农的缩影。近年来,将鹰嘴蜜桃产业作为富民兴村的重点产业,全力做好“桃政策、桃品牌、桃科技、桃文旅”四篇文章,通过成立县“百千万工程”鹰嘴蜜桃产业发展专班、出台扩种奖补政策、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平台及开展品种改良、病虫害智能识别等技术攻关、构建“线上+线下”立体销售网络等措施,不断提升鹰嘴蜜桃产量和品质,推动鹰嘴蜜桃产业高质量发展,让鹰嘴蜜桃成为当地人民的“致富果”。
以“桃”兴产 农文旅全面开花
三月来赏桃花,七月来品尝鹰嘴蜜桃,是不少游客与连平的四季之约。为进一步扩大连平鹰嘴蜜桃的知名度,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连平县以桃花的核心区上坪镇为中心点,依托“十里桃花,万亩桃园”的美景,建设桃旅综合体、桃花风光摄影园、桃文化艺术展馆、桃文化长廊等桃旅项目,同时,每年围绕“三月赏花,七月品桃”为主题,常态化开展桃花旅游文化周、鹰嘴蜜桃活动月等活动,以多元的形式展现鹰嘴蜜桃之乡花开结果盛景,有效提升了鹰嘴蜜桃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据统计,2025年桃花文化周期间,漫山桃花盛景引得50万人次纷至沓来,旅游收入高达1.75亿元。
走进连平县上坪镇,一幅幅以“桃文化”为主题的精美墙绘映入眼帘,桃园三结义、桃源仙境……栩栩如生的画面跃然墙上。
今年,连平县还大力推进“南国桃源”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围绕整体风貌提升、优化产业布局、丰富公共服务供给、打造基层善治样板等方面,深耕桃科技、桃文化、桃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升级、品牌价值提升和城乡资源联动,打造具有连平独特魅力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据介绍,连平县“南国桃源”乡村振兴示范带沿105国道沿线覆盖1个镇(上坪镇)和7个村(中村村、小水村、古坑村、旗石村、新镇村、东南村、东阳村),全长15公里。该示范带围绕“一轴七区N节点”打造,共谋划15个子项目包括桃乡民宿集群部落、桃文化主题村、明巢桃创客服务中心等,推动鹰嘴蜜桃产业实现从“单一种植”到“全链增值”的跨越式发展。
而今,在这片被誉为“中国鹰嘴蜜桃之乡”的土地上,时序更迭间,两种截然不同的美景与滋味,共同编织出一幅桃香浸润的南国桃源画卷。
据连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连平县将深化三产融合,强化连平鹰嘴蜜桃品牌建设,提升市场辨识度,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拓展桃文创、康养旅游等新业态,驱动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谢梦君 通讯员 苏奕楠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