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巧解千家结,守护万家安 记平安广东建设先进集体源城区东埔街道综治中心

本报讯 记者 梁小鸿 通讯员 黄铭祯 面对辖区矛盾纠纷量占城区总量近七成的治理压力,源城区东埔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近年来,街道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8.5%,治安及刑事类警情显著下降。近日,该中心因在基层治理中的卓越成效,获评2022—2024年度平安广东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的背后,是其通过建强“一个中枢”、创新“两大品牌”,巧妙化解基层“千千结”,绘就平安和谐新图景的生动实践。

建强“一个中枢”,筑牢治理根基

走进东埔街道综治中心,信访调处、法律援助等窗口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群众诉求在这里高效流转。这是该中心对标“1+6+N”工作体系,投入专项经费打造的集成化平台,21名政法精干力量被精准分配到关键岗位,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治理格局。在组织架构上,东埔街道综治中心构建起“一把手”负主责、村居源头化解的指挥体系,串联“中心统筹+网格监管+诉源治理+法律援助+检察服务”多元链条,联动住建、教育、人社等职能部门,织就条块结合、纵横联通的“治理网”。

去年,该中心受理的一起赏石文化节涉虚假宣传纠纷,正是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多部门协同快速处置,避免矛盾扩大。同时,服务集成是该中心的一大亮点。这里融合信访调处、调解、仲裁、心理咨询等九大功能,与调解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等无缝衔接,真正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烦心事就能解决”。

创新“两大品牌”,延伸服务末梢

“大家先坐下来喝杯茶,有话慢慢说,我们一定帮大家想办法。”近日,东埔街道“五心”调解室的调解员江东演,用这样温暖的开场白,稳住了一起百人讨薪事件的局面。最终,通过耐心沟通和专业调解,纠纷在萌芽阶段得到化解。

作为河源首个“人民调解+治安调解”双结合的调解室,“五心”调解室以“耐心、细心、公心、暖心、贴心”工作法为核心,联合公检法、律师等组建“智囊团”,专职处理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等纠纷。去年6月,辖区土家族居民张雨(化名)下班后因病猝死,家属与企业因赔偿僵持不下。调解室不仅组织专业团队制定方案,还协调湖南湘西家属的驻村书记跨省协助,历经4天联动,成功化解这起纠纷。自2019年升级成立以来,“五心”调解室累计受理矛盾纠纷6180宗,化解率稳居高位,成为辖区和谐稳定的“稳压器”。

在群防群治领域,“东埔义警”队伍同样亮眼。这支1800人的队伍里,有学校保安、救援队队员,也有热心群众,他们穿着统一马甲,带着对讲机,每天在茶山公园、沿江路等区域巡逻,既是治安巡防员,也是矛盾调解员、社情信息员。义警赖彩云是最早加入队伍的成员之一,连续两个春节都坚守岗位。今年7月,她在巡逻时接到游客求助,称孩子不慎走失。她立即通过对讲机联系队友,配合民警仅用30分钟就找到了孩子。茶山义警队的张大姐坚持3年在护学岗护送学生过马路,“穿上义警马甲,就多了一份责任,必须把孩子护好”。

如今的东埔街道,“五心”调解室和“东埔义警”已然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群众遇到难题,只需到综治中心,就能找到解决方案。






上一篇:2025河源市“迎国庆·贺中秋”文艺联欢晚会举行 共抒家国情怀展现文化自信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