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233家制造业规上企业有了“首席质量官”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通讯员 戴小茜 2024年以来,我市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聚焦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企业提质增效,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790家,落实首席质量官制度的制造业规上企业233家;共参与制(修)定国家标准23项、行业标准24项,共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35个。
推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
我市突出统筹协调,强化质量机制建设,将质量强国建设、质量强省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健全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加强对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统筹协调,成员单位由之前23个部门增加至32个部门,优化考核机制,将质量工作摆在了全市更加突出的位置。还推动出台了《河源市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河源市贯彻落实<广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的实施方案》,在推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上持续发力,稳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提质量强信用”行动是2024年市政府落实市委“138”具体安排重点行动之一。围绕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和水饮料及食品、先进材料、机械与模具产业等重点制造业产业,市质量强市办开展质量专项整治提升行动,进一步落实“五个一次”行政指导和技术帮扶措施,集中解决一批制约我市区域产业集群产品质量提升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和阻碍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源性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质量监督加工食品(饮用水)检验站、省新型显示器件产业计量检测中心等高水平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一站式”服务优势,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活动。我市还大力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指导重点产品生产单位依法配备质量安全总监和质量安全员,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地见效,全面夯实我市制造业当家质量基础。
链主引领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
我市突出竞标争先,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先进管理体系,开展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认证下乡、质量提升行动,组织各类中小微企业参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质助优、产品质量提升、认证知识大讲堂等相关培训。为进一步引导企业提质增效,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市质量强市办重点在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强链、延链方面发力,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头作用,围绕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河源国家高新区产业园区为主阵地,源城区、龙川县、江东新区等县区共同发展,以中兴通讯、西可通信、景旺电子、精电显示、卓翼科技、艾佛光通等链主为引领,吸引京泉华、禾望电气、麦格米特等链员入驻,通过深化链内企业合作、发挥链主引领作用、拓展链间产业联动,增强前沿技术赋能,“以质量强链推动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塑造河源发展新优势”入围广东省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典型案例(全省共34个)。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积极推动培育质量强县(区)。推动下辖各县(区)制定实施质量发展战略,健全质量促进政策措施,力争培育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的质量强县(区)。
高水平建设质量强市
我市突出需求导向,强化优质质量供给,紧盯产品质量,扎实开展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确保我市制造业合格率稳定在94%以上,严格落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不断健全完善房屋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持续推进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预防和治理,确保工程监督率和质量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另外,我市还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诚信经营,文明旅游”系列活动,着力提升旅游景区、旅游住宿业、旅行社及导游人员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文旅企业服务水平。我市还深入开展全民质量行动,以全国“质量月”等活动为契机,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加强质量主题宣传,传播先进质量理念,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提升全民质量素养。
接下来,市质量强市办将组织各有关单位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高水平建设质量强市,系统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还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着力提升质量水平,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1995年1月5日,《河源晚报》创刊。30年光阴,一张报纸见证、记录了一座城市的成长。后天,是《河源晚报》三十华诞,这个生日同样属于所有晚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