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揭牌运营 我市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再添“新引擎”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通讯员 彭文蝶 桑晓 新年伊始,深河产业合作园区捷报频传!前日,深河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举行揭牌仪式,正式投入运营。与此同时,深河产业合作园区纵十路也宣布正式通车。
深河产业合作园区纵十路正式通车。
电子产业集群添“新动力”
深河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投入运营,标志着河源国家高新区、深河产业合作园区又一重大产业空间建成,对其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大牵引作用。作为河源国家高新区近年来投入最大的产业重大项目、深河产业合作园区重点支持的项目——深河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分期分阶段建设,其中一期第一阶段工程占地面积约3.2万平方米,建设2栋厂房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建筑面积约7.7万平方米;一期第二阶段工程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建设6栋厂房、1栋宿舍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建筑面积约21.4万平方米。二期工程计划建设10栋厂房及附属配套设施,建筑面积约24.4万平方米。
作为河源国家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目前电子信息产业聚集了中兴通讯、卓翼科技、西可通信等10多家电子信息及手机配套产业链企业,已基本形成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
记者在园区内看到,目前,该项目一期第一阶段厂房已完成,厂区道路已全部完成,已落户有广东省勤享科技有限公司的华勤技术(河源)项目、中船鹏力(河源)项目。这其中华勤技术(河源)项目主要生产通讯终端结构件和TWS蓝牙耳机,总投资超10亿元,年产能达3600万台,有望打造全国领先的TWS蓝牙耳机生产基地,为河源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24个帮扶项目“强筋健骨”
去年以来,深河指挥部着力推动深河产业合作园区的实体化运作,与河源国家高新区创新构建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模式,深河产业合作园区管委会、园区平台公司、河源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三方合力,形成产业协作共建整体。“共建共管共享共赢”模式,是跨市产业共建的一大创新,这意味着合作园区既能整合河源在园区土地出让、租金定价、企业落地等方面权限,又有深圳帮扶协作资金、技术以及招商优势的加持。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指挥部发挥“资金+资源”的优势,在2023、2024两年间累计安排帮扶协作资金约2.53亿元,与河源国家高新区共同谋划了深河东江特大桥、纵十路以及深河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等24个产业帮扶项目,对加速完善合作园区产业配套、提升基础设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坚定了企业落户的决心,加速了企业落地开工的时序。
广东省勤享科技有限公司见证了深河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发展。该公司代表在揭牌仪式上表示,自华勤技术(河源)项目入驻以来,深切感受到河源国家高新区全方位支持,从企业搬迁、员工住宿到招工协作、校企合作、人才输送等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帮扶,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接下来,将加大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合理安排更多产能到河源,并加强人才培养,为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产业集群加速汇聚
当日上午,深河产业合作园区纵十路也宣布正式通车,其按城市支路标准设计,双向四车道,北起迎客大道,南至规划横五路,沿线途经规划横四路,东侧长深高速,西侧为待建工业区。纵十路的开通,犹如一条畅通的动脉,将河源国家高新区三期水经济产业园各个功能区紧密相连,使物流运输更加高效便捷,企业原材料的运输时间将大幅缩短,产品能够更快地送达市场,这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它还将园区与周边交通网络深度融合,加强了园区与外界的联系,为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作为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重点支持的项目,深河产业合作园区纵十路建设项目也是河源国家高新区三期水经济产业园二期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项目,从动工建设到完工历时一年,项目总投资3440万元。深河产业合作园区相关人士表示,纵十路的通车将有力地推动园区产业的升级与拓展。园区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园区交通、水电、通信等配套设施,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同时随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加速汇聚,园区的产业生态将更加完善,产业链条将不断延伸,形成更具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的产业集群。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1995年1月5日,《河源晚报》创刊。30年光阴,一张报纸见证、记录了一座城市的成长。后天,是《河源晚报》三十华诞,这个生日同样属于所有晚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