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远足 强身健体
专家提醒登高之时需做好准备工作以免生意外
登高远足既能强身健体又可游览自然风光,可谓一举多得。
进入农历九月之后,一般都是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的天气,此时登高在增进家人感情之余又可远足秋游,远离都市喧嚣,一览大自然风光,可谓是一举多得。愉快的气氛中,如果因为登高活动出现受伤的情况,就太伤节日气氛了。对此,专家提醒,在做登高计划前,要仔细了解秋季登高的注意事项,谨防受伤。
登高前的准备工作
先了解登山旅游路线,计划好休息和进餐地点,最好有熟人带路,防止盲目地在山中乱闯。
对山上的气候特点应有所了解,争取在登山前得到可靠的天气预报。带好必须的衣物以备早晚御寒,防止感冒。登山以穿旅游鞋为宜。
家里有老人或病弱者参与登高时,登山前应先检查身体。尤其是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要做一次全面身体检查,以了解自身健康状态。若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的人不要登山,以免发生意外。
整理出登高必备的一些物件,但要尽量少带行李,以便轻装前进。如果有老年人参与,应带手杖,这样既省体力,又有利于安全;同时准备好速效救心丸、藿香正气水、止血贴、麝香止痛膏等药品以备急用。最好带上通讯工具如手机,万一发生意外便于同外界联系。
上山的注意事项
登高之前先热身。要是欲登高之山较高或平时较少参加登山运动,那么,在登山之前用10至20分钟做一些肌肉伸展运动,尽量放松全身肌肉,这样登山时会觉得轻松许多。
控制好活动量。秘诀是“慢慢走,轻轻摆,不停顿,少歇息”,保持均匀使用体力,一般控制无明显出汗为宜,这时的活动强度相当于平时平地快走的强度。另外往上登高时,在每一步中如能都有意地增加一些弹跳的动作,不仅会省力,而且还会使人精神振奋,充满活力。
上山少往高处看。登山途中不要总往高处看,向上看往往使人产生疲惫感。向上攀登时,目光若停留在自己前方3.5米处最好,这样比较省力。
下山时勿走得太快
下山时要放松。下山时挺胸、轻步、莫甩手,有利于稳定重心,保持良好的身体平衡。同时注意放松膝盖部位的肌肉,不使肌肉疲劳。
下山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这样会使膝盖和腿部肌肉感受过重的张力,而使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
山道休息应有讲究
爬山中途休息应长短结合,短多长少。短休息控制在10分钟以内,以站着休息为主。长时间休息可在20分钟以内,但不要马上坐下,应站一会儿再坐下休息。千万不要躺倒休息,还要穿上衣服,防止着凉。
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领,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进餐时应在背风处,先休息一会儿再进餐。
对于体弱者和老人,走半小时最好休息10分钟,避免过度疲劳。
每次休息时,都要按摩腰腿部肌肉,防止肌肉僵硬。
老人登高讲究科学
登高是一项耗氧量很大的运动,老年人登高更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以免损害健康。对老年人而言,上山时还要注意这些事项:
老年人爬山一定要注意量力而行,根据个人的体力和身体素质而定。爬山时强度不宜过大,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钟。当感觉心跳有些快时,就应减慢爬山速度,同时做深呼吸,等到心跳恢复正常再继续。千万不要逞强好胜、一鼓作气爬上去,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
老年人要等太阳出来后才能上山。早晨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室内外温差很大,老人猛地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容易发生血管痉挛,诱发心绞痛或心梗。专家建议,老年人最好在上午10时左右爬山。爬山时穿衣要注意保暖,鞋要适脚,最好穿轻便防滑的旅游鞋。
老年人不要空腹爬山,最好随身携带食物和水,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能量。爬山前哪怕是不渴也要喝一杯水,既可稀释血液,又可减轻运动时的缺水。爬山时也要注意随时补充水分,最好是含有适当糖分及电解质的饮料,可以减轻疲劳感,尽快恢复体力。
老年人爬山时最好采取科学的姿势,不仅可以省力,而且更能科学锻炼身体。走上坡路时,尽量让脚后跟吃劲,人的重心放在脚后跟上,身体的重量就分配到大小腿乃至腰部,这比用脚前掌爬山要省1/3左右的力。若坡路较平,也要尽量全脚掌着地。用手能减轻双腿负重,爬山时,只要坡度超过45度,就可手脚并用,这样省劲。爬坡时可以有点外八字,外八字式迈步便于让脚跟吃重,这样减少了脚面与小腿的角度,肌腱会比较舒服。
上一篇:适量吃坚果预防心脏病
下一篇:尽量少买切好的水果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被省人大作为全省高质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点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职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议点燃一片人间烟火气》获评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