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经济不景气 市民节俭意识有所增强 餐后打包的人增多了

在经济不景气背景下  市民节俭意识有所增强

      “每天能接20多双鞋,比去年同期每天增加了近10双,忙的时候都顾不上吃饭,所以我打算请人来帮忙。”市区长安街一家补鞋档的鞋匠说。这是不少衣鞋修补档相同的心声。
      近几个月来,也许受金融危机的间接影响,一些市民节俭意识明显增强,不时“帮衬”一些便民行业,这些修补档口的生意也因此明显好了起来。

家电能修尽量不新买

       “往年这个时候来修电器的人较少,可近两个月,光顾维修店的市民明显多了起来,因为活比较多,晚上也得加班。”在新市区华达街一家电维修店,来自和平的李师傅边维修电器边跟记者聊起近段时间的生意。记者看到,其维修店里柜台上摆满了待维修的家电,有洗衣机、电视机,还有DVD机、电水壶、电饭煲等,不时还有市民前来咨询或拎着电器要求维修。一位大伯告诉记者,前年买的电饭煲坏了,儿子说要新买一个,但他觉得修一下还能用,再说现在买个电饭煲也要几百元钱,能修好尽量不买新的了。
      记者了解到,以前家电维修业似乎有个规律,维修费用一般不超过家电价格的15%,市民才会选择修理。可最近,这个“规律”也被打破了,一些市民要求维修的意愿也大大增强。一位师傅说,买个新的DVD机一般只要两三百块钱,而修一修也得花50多元钱,以往的话市民感觉不太好接受,现在市民较乐意选择维修了。

衣鞋修补人气旺

      前日,记者跟朋友到长安街一家补鞋档修鞋。鞋匠李师傅说,今年的生意确实比往年好一些,高峰期顾客还得排队等候。在短短10分钟,记者见档里就来了4名顾客。一位女士将一双新鞋交给李师傅,要求给鞋加垫。“好好的鞋怎么要加垫呢?”记者好奇地问。这位女士回答:“现在挣钱不容易,新鞋加上垫子才耐穿。”

经济不景气,缝补档的生意便好了起来。

  据了解,补鞋档以前的顾客大多数是中老年人,现在多了不少年轻人,有些将鞋换个全底照样穿。这在去年是许多年轻人都不愿做的事。
  在新市区新风路一家裁剪店,在市某电脑公司上班的朱先生拿着牛仔裤来缝补。他说,修补过的裤子跟原装差不多,以前不觉得破裤子扔掉可惜,现在有点舍不得了。他还直言,近来感觉手头也有点紧,所以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记者在市区一些补衣店(档)看到,等待修补的不仅有牛仔裤,还有针织衫、棉毛衫等款式各异的衣裤。据介绍,衣裤修补和款式更改是补衣店最通常的生意,但和往年款式更改多过衣裤修补不同的是,今年衣裤修补的生意比较多,从侧面也反映了市民节俭的心理。

餐后打包渐成时尚

      记者走访市区一些餐厅,发现吃完饭打包的现象已蔚然成风。不少市民认为,现在经济情况不景气,就餐时能节约就尽量节约,没必要像过去那样浪费。
      消费者对餐后打包有什么看法呢?记者随机采访了用餐的消费者,其中大部分消费者认为,打包是文明节约行为。餐后打包可以有效杜绝浪费,而且一般都是和朋友、亲戚一起吃饭,带回家也没什么不合适。张大伯说:“我经常在外面吃饭,每次只要没怎么动过的菜我都会带回家,一些好吃的菜拿回家热热就可以吃了。既然已经付清了餐费,那就没什么尴尬的。”不过,也有消费者认为,餐后打包很不体面,有时候跟较陌生的人一起吃饭,吃完如果打包的话,别人会觉得你很小气。
      一些餐馆表示,近段时间,市民的节约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不少市民点菜也比过去认真谨慎了,随意浪费的现象少了许多,吃不完的还要求服务员给打包拿走。从市民的行动来看,在经济不太景气的情况下,节俭是一种应付这种情况的方法。

                                   本报记者 张紫辉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非法营运一经逮住罚款3万
下一篇:河源市3所学校通过省一级学校教学水平评估 有望挂牌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