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扎根农村 献身教育

      张雪萍是龙川县赤光镇中心小学的教师。20年来,她一直扎根农村,为农村教育呕心沥血。
      张雪萍生在农村,1989年高中毕业后在家乡做了一名民办教师。虽然民办教师的工资低,但她热爱这个工作。因为是半路出家,所以除平时虚心学习外,她还从少量的生活费里挤出钱来购买了大量的教育书刊。经过努力,她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很快成为当地有名的教学能手。
      张雪萍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积极总结工作经验。近年来,她在各级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几十篇,并有多篇在各种论文评比中获奖。
      每学期,赤光镇中心小学都要多次组织全镇小学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张雪萍都要给面上的小学教师上展示课。但一些较为偏远的山村小学教师却因课程多、路途远而无法腾出时间来观摩展示课。为了指导这些边远山村学校的老师们,张雪萍每月都要送课下乡,其足迹踏遍了全镇各小学。由于乡村小学的条件较差,无法使用多媒体,所以她到各村小学上课时,都会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重新设计教案。为了做幻灯片,她要重新设计板书、自己录音,特别是还要按原来的课件画图表。有时为了让学生看到生动的画面,她一笔一画地绘制彩图;为了寻找教学材料,她自费到县城去购买。送课下乡村的一节展示课,她往往要准备一周的时间。
      张雪萍的教学出了名,县城的一些学校都提出免考让她到县城教书,而她偏偏不去。她认为,越穷的地方越需要教育,越需要好老师,如果骨干教师都到城里去了,想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每当亲戚朋友劝她到县城发展时,她都婉拒了。她说:“我生在农村,起步于民办教师,我的根在农村,所以要为农村教育出力。这样才对得起养育自己的土地和乡亲。”
      为了鼓励学生学习,张雪萍经常自掏腰包买小奖品奖给学生,花在这上面的钱都不下5000元。有个袁姓学生,平时有些小偷小摸行为,老师多次教育都不见效。她了解后,亲自走访了解这名学生的情况。原来,该学生家里穷,买不起学习用品,看到其他同学有好的学习用具又非常羡慕,所以就产生了偷的念头。她十分同情该学生,特地买了一批学习用具送给他。这名学生和家长都十分感动。在她的教育下,这名学生改掉了坏习惯。
      从教20年来,张雪萍所教的班级班风好、学风浓,每个月都被学校评为“文明班”。她本人从1990年至今都被评为学校和镇里的“优秀班主任”,1992年被评为龙川县“先进班主任”, 2001年被评为“河源市优秀教师”和“龙川县先进教师”,去年被评为龙川县“十佳教师”,今年成为了“全国优秀教师”。
                本报记者谢雨望 通讯员袁伟东



相关热词搜索:校园


上一篇:你遵守了交通规则吗?
下一篇:让别人接受批评的艺术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