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妈妈老师”林慧萍

      林慧萍是连平县第一小学的教师。她挚爱教育,从教20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以高尚的师德感人,以过硬的能力服人,为师生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1988年,林慧萍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连平一小工作。她好学上进,不断给自己充电,自费订阅了多种报刊杂志,坚持每天读书2小时以上,并积极参与校本培训和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是“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第四批‘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专家培养对象”。她勤于笔耕,撰写的活动设计、工作论文和案例分析等30多篇获奖或发表在国家、省、市等各级刊物上。
      同事和学生都把林慧萍当成贴心人,有什么事都喜欢向她倾吐,她也把自己的真诚和爱意洒向校园。当同事遇到困难,她会想方设法给予帮助,送去温暖;同事思想上有“疙瘩”,她会热心给予疏导;年轻教师要上公开课,她就在业务上给予精心指导……她爱生如子。学生犯错误,她会踏着星光去家访;贫困学生缺乏文具,她就悄然送上;她设立的“阳光信箱”成了她和学生们心灵沟通的桥梁……多年来,她用博大的师爱使20多个离群的“小雁”又回到温暖的集体中,许多学生都亲昵地称她为“妈妈老师”。
      林慧萍爱校如家,时时处处替学校着想。为了工作,她早出晚归,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假期和休息日,大家都称她为“拼命三娘”。多少次,在工作和家庭都急需她时,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工作。2004年5月,她母亲在连平县医院动手术,她刚把母亲推到手术室门前,就接到县教育局一个紧急会议通知。面对工作,她唯有内疚地松开母亲的手,只好安排其他人帮忙护理。去年5月,在她儿子受重伤还在输液时,她又因工作紧急而离开了医院。
      她在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潜心课题研究实验,指导教师们开展课题研究,先后三次担任学校课题研究实验组组长。她主持开展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探索新型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已在2006年6月结题并通过省教育厅验收,学校课题组被评为“优秀课题组”。2008年6月,她主持的省级课题《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协同机制》荣获课题研究成果优秀奖,并在省、市德育课题研究交流会上得以推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和模式,是连平县教研教改工作的带头人。她精心培养班主任、中青年教师和业务骨干,使一批优秀骨干教师成为市、县教研教改的排头兵。为了帮助边远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她翻山越岭去扶贫助教,送去爱心和教育教学方法,赢得受支教单位的一致好评。
      林慧萍就是这样,用挚爱和智慧展示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也收获了社会的认可。她先后20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的嘉奖,多次当选为出席县、市、省各级妇代会、党代会和人代会的代表。今年她还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本报记者谢雨望 通讯员谢国政



相关热词搜索:校园


上一篇:他们是共青团员的一面旗
下一篇:中考英语复习12字诀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