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源租房为残疾儿子“陪求职”盼儿对生活有信心
阅读提示
在河源打工的何妈妈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拼命工作,为儿子的病情四处奔走,如今已有十四年。她希望儿子能找到一份工作,自食其力,重塑对生活的信心。
能为儿子罗鑫森找到一份工作,是何妈妈最大的愿望。
【沉重的打击:儿子致残】
1995年年底,在广东打工的何妈妈接到家里的电话,正读书的小儿子双腿不能走路了。听到消息后,心急如焚的何妈妈立即赶回四川遂宁。小儿子罗鑫森的双腿无法行走的事实,让何妈妈伤心不已。
其实,早在1993年,罗鑫森就不时出现双腿疼痛的症状,只是在当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而且由于农村医疗条件的落后,根本不能检查出病因所在。因此,也只是按照一般的病应对,吃一些消炎药和按农村的土办法治疗。现在说起这些,何妈妈后悔不已。
为了彻底地搞清楚儿子的病因,她带着儿子四处求医问药,最后在广东省中山市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椎炎股骨头坏死晚期”,已经没有治愈的可能性,但如果不赶紧治疗,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为了给儿子治病,何妈妈一方面要拼命打工挣钱,另一方面又要找医院治疗,辛苦异常。
最后在多方了解的情况下,在北京一家医院为儿子做了治疗,并一直延续到2008年。经过这些年不间断的治疗,罗鑫森的病情已经趋于稳定,疼痛明显减轻,并能脱离拐杖缓慢行走。
【伟大的母爱:永不言弃】
小罗在得知自己患病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总是刻意将自己封闭起来。“当时,我感觉自己与别的孩子不一样,很自卑,而且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不愿意与其他人接触。”小罗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
看到这样的情况,何妈妈自然是更加焦急,毕竟儿子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她一面要为未知的医疗费和全家的生计发愁,一面还要解决笼罩在儿子心理上的巨大阴影。
“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我都没有想过放弃!”何妈妈这样告诉记者。她也确实做到了!起初,面对儿子的消沉,作为母亲的她还是有些恨铁不成钢。“自己的如此付出却得不到儿子更多的理解,当时确实有些灰心。”何妈妈说。
【简单的愿望:自食其力】
伤透脑筋之后,作为母亲,她开始更多地从心理上进行疏导,用诸如残奥会上运动员的表现来激励和鼓舞自己的儿子,并且希望儿子能学到一技之长,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小罗也终于在母亲的一步步引导下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何妈妈掏钱让小罗于2007年在家乡学习修手机,2008年又学习了电脑组装和简单的维修。现在,23岁的小罗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技能。去年,小罗随母亲一起来到河源。目前,他与母亲一起租住在福新工业园附近的一处农家小屋里。
“我希望能有好心的老板为儿子提供一份工作,只要有住的地方,能够吃饱饭就可以了。”这是何妈妈今年最希望实现的一个愿望。何妈妈希望能通过工作让儿子更加自信,能够学好技能,这样即使将来她没有能力继续抚养儿子时,儿子也能有一技之长,继续生活下去。
小罗也希望自己能早一些自食其力,毕竟母亲也上了年纪,能为辛苦的母亲减轻压力是他现在最大的愿望。
本报记者 叶能军 文/图
名词解释(河源新闻信息网编辑补加):
“陪求职”类似“陪读”。陪读,就是家长从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给予求学读书的孩子全方位的零距离的无微不至的关怀。陪求职,就是家长从生活、信息收集、联系用人单位等方面给孩子以全方位的零距离的无微不至的帮助与关怀。
“陪求职”类似“陪读”。陪读,就是家长从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给予读书的孩子全方位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