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纠正错误观念

有不少老师反映,一些家长对小孩教育束手无策时,常常对老师说:“这小孩我没法管了,送到学校就是学校的事了。”把教育小孩的责任全推给了学校、推给了老师。遇到这样的家长,老师也很无奈,因为对孩子的教育,有些方面是老师代替不了家长的。


哪些教育是老师代替不了的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学校、社会,其实更离不开家庭。”连平县第一小学副校长谢广敏说,“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家庭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校传授孩子知识,也教孩子做人,但家长的言传身教占主导。孩子要成才,首先要成人,要成人就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性格,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服务社会。而一个人的生活习惯、良好道德品质、性格形成受家长、家庭教育影响很大,学校教育几乎是替代不了的。”

谢广敏在农村、城镇学校工作二十多年,接触过各种类型的家长,他对家庭教育深有感触。他列举了一些例子,如:写字和握笔姿势。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老师不可能、也没时间和精力逐个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只能鼓励每个孩子都去练好字,要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就要靠家长平时的检查,发现有错及时纠正。

每个孩子都有叛逆心理,如果在小的时候,家长舍不得对孩子说“不”,到了十多岁,孩子就敢顶撞家长和老师。而造成这种局面是家长在孩子几岁时埋下的隐患。学校教育很难改变孩子的性格。

再如对读书的兴趣,是从小时候开始培养的,孩子爱不爱看书,跟父母的表现有直接关系。如果家里的书多,父母读书,孩子就会跟着读,读得也就多。这种家庭阅读氛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学校教育代替不了的。

还有对作业的态度,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做那么多作业,读那么多的书,认为上学很辛苦,所以在家里就放纵孩子,不过问其完成作业情况,不过问是否掌握了当天所学的知识,任由孩子玩耍,不按学校老师要求认真检查孩子作业完成情况。对这样的家长,老师也是很无奈的。

 

家长该怎样做
 

孩子的教育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进入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关怀、父母的表率、父母的培养都跟孩子性格习惯的形成密切相关,是教师代替不了的。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谢广敏认为: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作用不可替代,无论如何,教育小孩都要用心。从孩子的成长来看,一个好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学历没有多大关系,有的父母学历低,但其培养出的小孩十分了不起。

其次,家长要多一点跟孩子沟通、交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教会孩子怎样与人沟通、交流。现在因为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孩子缺少父爱和母爱,因此,父母应该想办法抽时间多与孩子一起,或者多与孩子通过电话沟通。要正确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包括:举止文明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守时惜时的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遵守秩序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学会倾听的习惯、敢于提问的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自主读书的习惯等。

第三,孩子犯错时,多点引导,千万不能使用暴力;多一点关爱,绝不能溺爱,宠爱;教会孩子要有爱心,传承中国优良道德传统等等。

 本报记者 谢雨望



相关热词搜索:观念 错误


上一篇:教养比文凭更重要
下一篇:八种愉快的家庭教育方式,你会用吗?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