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衣“新用”需要制度补丁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早已过去。每个家庭每年都会淘汰出一批旧衣服,放在家里占地方、扔了又可惜、回收价格低……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如何处置旧衣服是很多市民共同的烦恼。然而,能解决市民这个烦恼的,在我市目前只有市捐赠工作站,而且只接收五成新的衣服。(详见本报7 月 16日A4版报道)
有数据显示,如果我国废旧纺织品全部得到回收利用,年可提供的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相当于节约原油2400 万吨,超过大庆油田产量的一半。一面是巨大的浪费,一面是资源的紧缺,旧衣处理成为节约型社会一道重要考题。其实,旧衣处置无非两种途径,即捐赠和回收。把旧衣捐赠给真正需要的人,使其使用价值最大化,不仅是节约资源,更是传递爱心;将无法利用的衣物回收,实现再生利用,不仅是一项前景光明的产业,更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可是,很多公益组织不具有清洗、消毒旧衣的设备,多以处理成本过高为由拒收旧衣物;而直接回收不仅价格低,还存在被不规范重复利用的可能。
资源紧缺时代的浪费是令人无法容忍的,但目前旧衣造成的浪费还远远没有达到足够重视的程度。现在,我们最需要的是重视,然后拿出行动,给旧衣 “新用”打上一个制度“补丁”,打通旧衣捐赠之路的同时,更要促进旧衣回收行业的发展,形成一个完善的市场,让旧衣变成财富。
郑婷影
上一篇:免税能否让新能源车进入普及期
下一篇:少年大学生带给我们什么?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