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健康 > 阅读新闻

至少1/3的恶性肿瘤可以预防 教你识别真假防癌知识

阅读提示:

据南方日报消息,每年的4月 15日到4月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 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与去年一样, 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抗击 癌症,从了解开始”。

说起了解,不论是网站还是 微信朋友圈,都充斥着关于癌症 的各种“知识”,其中不乏耸人听 闻、被广为流传的信息。比如,一 篇标题为“五年不感冒发烧属于 癌症前兆?”的文章最近就在朋友 圈疯传。这些观点和说法到底是 真是假,对抗击癌症是普及知识 还是扰乱视线?记者就此采访了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 医师毕晓霞。

谣言1

“酸性食物”“甜食”导致癌症

正解:血液不可能单靠吃酸性食物变酸 毕晓霞表示,首先,现代医学中没有酸 碱体质之说;其次,肾脏负责维持血液的PH 值只在很小的正常范围内浮动,人体的血液 不可能单靠吃所谓的酸性食物就能变酸。 而“含糖食物会专为癌细胞提供营养”更是 无稽之谈,“吃糖”和癌症毫不相关。这些谣 传都是对合理饮食建议的误读。毕晓霞的 建议是多吃蔬菜、杂粮、白肉和鱼类,少吃 糖、红肉或者加工肉制品,少饮酒,尽量保持 食物多样化。

谣言2

癌症具有“传染性”,会“遗传”

正解:与癌症患者日常接触不会传染癌症 一个健康的人与癌症患者进行日常接 触是不会传染癌症的。至于遗传性,毕晓霞 表示某些癌症像卵巢癌、结直肠癌等的确具 有一定遗传性,但遗传的也只是一些致病基 因导致的自身细胞突变,而不是癌症本身。 她建议具有家族癌症倾向的人要定期进行 身体检查,多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情况。

谣言3

“染发剂”、手机“辐射”致癌

正解:电子产品辐射量一般不会伤害人体 “染发剂中含有的苯二胺导致脑癌”, “手机中的辐射会增加癌症发生率”…… 网络流传许多这方面的说法。毕晓霞表 示,并未有研究证明苯二胺与癌症之间有 必然联系,而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辐射量一 般都控制在安全值内,也就是对人体不会 造成伤害的范围内。不过,毕晓霞建议还 是应适当地少染发,少玩手机。

谣言4

有治疗癌症的灵丹妙药

正解:应到正规医院寻求专业医生解答 网络上流传着“咖啡灌肠能治胰腺 癌”,“吸食大麻能治肺癌”等耸人听闻的 “料”。毕晓霞表示,这些“料”并没有站得 住脚的证据,这些号称“天然”“奇效”的疗 法不过是有人抓住癌症患者病急乱投医 的心态,市民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偏 方”,有问题应当到正规医院寻求专业医 生的解答。

谣言5

癌症无法预防

正解:1/3可预防,1/3可治愈,1/3可治疗 当今许多人仍然谈“癌”色变,认为人 面对癌症时束手无策。毕晓霞说,最有 效降低癌症发病率的办法就是病因预 防,也叫一级预防,即通过积极预防和 干预,保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 有40%的肿瘤可以预防。世界卫生组 织也提出,1/3 恶性肿瘤可以预防,1/3 可以治愈,1/3 可以治疗。毕晓霞建议 市民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争取早发现早 治疗。

●健康小贴士

知识来源要靠谱

面对网络上众说纷纭的癌症知识,究 竟要如何辨别真假?除了到医院寻求专 业医生的帮助之外,一些靠谱的医学专业 网站和资料也可以作为参考的依据。

首先,美国癌症协会(简称ACS)每5 年都会面向大众发布一期关于饮食、营 养和体育运动与癌症预防之间关系的 报告。2015 更新的这一期发表了31 条 防癌指南,指南中详尽地列举各种癌症 的注意事项以及对应的食物摄取要 求。此外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 作专业委员会(简称CSCO)也有专门面 向大众的网站,时常会发布癌症方面的 知识。此外,市民还可关注微信号“肿 瘤资讯”、“掌上医讯”等专业的医疗健 康公众号。

 



相关热词搜索:至少1 3的恶性肿瘤可以预防


上一篇:游泳是最有效 的长寿运动
下一篇:青少年运动前后 切忌饮用功能饮料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