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三天天气不稳定
本报讯 记者 郑婷影 通讯员 巫燕辉 今天就迎来五一小长假了,可是,天气不太给力哦。市气象台说,五一期间,我市天气不稳定,降雨多发,而且雨量不小。雨天路滑,能见度差,外出旅游请注意水陆交通安全。
这几天,虽然太阳时而偷懒,雨天不时来捣乱,但河源的最高气温已经定格在 30℃左右,街上的年轻人已经换上了一身短装、凉鞋,早晚顶多再加件薄外套,清凉的夏装已经成为衣柜的主角了。五一期间,最高气温仍在30℃左右,不过,雨来得更勤快了,而且雨量不小,可能还会打雷。具体预报如下:今天,多云,有(雷)阵雨,气温 20-29℃,偏南风1到2级,相对湿度55%到 90%;明天,多云,有(雷)阵雨局部大雨,气温21-28℃ ,偏南风1 到2 级,相对湿度 60%到95%;后天,多云,有(雷)阵雨,气温 21-29℃,偏南风1到2级,相对湿度55%到 90%。初步预计,4到5日,受切变线和弱冷空气影响,我市北部有中雨局部大雨,南部有阵雨。雷阵雨,就是来得急,走得也快,所以,大部分时间还是多云为主,而且气温又高,完全就是初夏的感觉了,出门的时候记得带把伞,防晒补水这些夏天的“关键词”也要放在心上了。
今天是小长假首日,从昨日开始,河源火车站客流量开始增加,当日发行旅客数量达到6000 多人次,预计返程高峰在3-4 日。龙川火车站目前并未出现出行高峰,不过返程高峰将在3 日出现,预计发送旅客将在8000 人次左右。
本报记者 吴奕镇 通讯员 肖美娜 摄
相关链接
爱情警匪文艺动画齐上阵 五一去看电影,约吗?
本报讯 记者 郑婷影 随着五一小长假的到来,来场“说看就看的电影”已成为不少人必不可少的娱乐休闲方式。记者从市区 5家电影院了解到,五一黄金档共有12部电影同时上映,爱情警匪文艺动画齐上阵,风格差异较大,同时,各影院也通过团购、套票、会员价的方式进行促销。
4 月末,影市再次掀起一股上映热潮,全部由新人主演的电影《左耳》4 月24 日全国公映,上映首日票房突破5200万,上映3 天票房接近两亿,成为唯一一部与《速度与激情7》抗衡的国产片,再度引爆由《致青春》开启的4 月青春档。而同日上映的3D 动画巨制《疯狂外星人》亦口碑爆棚,被赞 “有萌点,有泪点”。仅4月30日与5月1日两天,就有《何以笙箫默》、《赤道》、《念念》等 7部电影上映,正在热映的《左耳》、《疯狂外星人》、《速度与激情7》也将把热度延续到五一。虐心的青春爱情故事、大场面的悬疑动作片、教会爱与沟通的文艺片、红色励志的动画电影……今年五一黄金档的电影风格差异较大,市民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观看。
此外,随着中影国际影城入驻河源坚基商业中心,市区的电影院已经增加至5 家,为了吸引影迷,这些电影院都在五一期间推出优惠,团购、套票、会员价……不同的促销手段,给市民带来不一样的优惠。
小长假客流预计略有下降
本报讯 记者 刘影丽 五一小长假来了,昨日起我市汽车站已做好应急预案,全员加班上岗,确保旅客顺利踏上旅途。汽车站相关负责人预测,今年五一期间客流较往年将略有下降。
“根据往年经验,节日前一天下午和节日最后一天是出行小高峰,建议市民错峰出行。”市汽车总站负责人预测,昨天该站接送旅客约7000 人次。当天下午,前往龙川、和平、连平、紫金等的客流呈上升趋势,客源以学生流为主。在市新城汽车客运站,记者看到,售票窗口已经由平日3个窗口增加到了5 个,售票窗口前没有出现排小长龙的情况。工作人员预计,当天客流量将达到6500 人次,五一期间客流量在17000 人次左右。5 月3 日,将出现另一个出行小高峰,以到广州、深圳、东莞等的客流为主。为确保旅客顺利出行,两大汽车客运站从昨日起至五一假期结束,车站全员加班上岗。
严查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本报讯 记者 刁城邦 通讯员 马玉刚 别看五一小长假可能有雨,但也阻止不了市民踏青旅游的热情,而且又逢高速公路 7 座以下小型客车免费通行,全市交通流量将会大幅增加。为确保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小长假期间交警部门将对景区集中区域及周边道路、高速公路实行交通治安管控。
每逢节假日,粤赣、河梅高速公路热水互通段都是交通拥堵的“瓶颈”。为此,市交警支队将抽调机关警力,会同高速一、二大队,加强对粤赣、梅河高速公路和市区主干道路以及通往旅游景点道路的巡逻管控、引导,严防发生长时间、大面积的交通拥堵和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对道路交通事故做到快出警、快施救、快处置、快疏通,尽快恢复交通。同时,交警提醒,出行的市民应及时关注我市交通状况,及时调整出行线路,听从交警的指挥,避免长时间被堵。
此外,为确保交通安全,小长假期间交警部门将加大对私家车、微型面包车和7 座以上营运客车的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大货车超速行驶、客车超员、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涉牌涉证、不按规定车道行驶、不按规定停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