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街头广告频现错别字惹吐槽

 

置身市区大街小巷,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些招牌、广告宣传牌中的错别字,如“摩托车”写成“么托车”、 “快餐店”写成“快歺店”、“腌萝卜”写成“淹萝卜”。有些错别字甚至错得十分离谱,让人看了哭笑不得。

记者走访发现,在出现的错别字中,大部分都是容易混淆的同音字或形近字,也有一些是已经被废止的简化字、异体字。对此,有不少市民表示,街头错别字不仅大煞风景,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我们城市的文明形象,希望有关部门对此进行整治,以提高商家使用规范汉字的意识。

一个地址有3个错别字

“面对现在河源满街的广告,你会不会都没认真仔细地看过呢,反正我看了,每次都有惊喜,这次还是发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前几天,网友“瘦瘦小猪”在网上发帖称,街头错别字特别多,某商家宣传栏上写的地址当中就有3 个错别字。记者看到,宣传栏上的地址写着“中三大道于建设大道交汇处”,很显然,此处本来该是“中山大道与建设大道交会处”,就这么几个字却出现了3 处错误,“山”写成了“三”,“与”写成了“于”,“会”写成了“汇”。

对此,不少网友吐槽,“他们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看到这样的错误,我也是醉了。”也有网友表示,“写错地址或写错别字也是正常的,可是作为广告形式显现于大众,那就太不应该了,不但容易误导孩子,也损害了城市文化品位。”

不规范用字比比皆是

随后,记者走访了市区的大大小小的街道,发现街头路边各种招牌、广告上不规范用字现象普遍存在。如“副食”写成“付食”、“快餐店”写成“快歺店”、“补胎充气”写成“补胎冲气”、“装潢”写成“装璜”、“家具”写成“家俱”、“洗剪吹”写成“冼剪吹”。

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错误较多的是摩托车的“摩”字,大部分维修店的广告招牌上都把“摩”写成“么”字。

除了街头广告招牌,一些餐厅的菜单上也有不少的错别字,如“酿豆腐”写成了“让豆腐”、 “腌萝卜”写成“淹萝卜”、“鸡蛋”写成“鸡旦”、“豆腐”写成“豆付”、“炒鱿鱼”写成“抄鱿鱼”。

记者走访发现,街头错别字大致分为两种,有的是明知故犯,把谐音当成店名的特色,有的则是不明就里,自己都不知道错了。

市民盼纠正街头错别字

采访中,一些市民表示,行走在市区街头,经常可以见到错别字,频频出现的错别字其实很容易误导孩子,就是大人看得多了,也难于分清哪些是正确、规范的了。

“街头上的错别字,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影响我们的城市市容环境。”市民吴小姐说,公共场所错别字频频出现,可能会潜移默化对市民造成影响。“对小孩子的影响更大一些。”吴小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小孩子有时分不清哪些是对是错,慢慢地就把在街上看到的错别字当成规范字来写了,老师纠正起来也十分困难。

市民罗小姐告诉记者,在市区街道上,她经常都可以看到广告招牌上的错别字。她认为,街头广告招牌上的错别字,有损河源的城市形象,希望有关部门能进行整治。

本报记者 戴湄



相关热词搜索:错别字 广告


上一篇:进口婴幼儿奶粉 无中文标签不得进口
下一篇:市质监局开展电梯困人应急救援演练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