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河源市民不用动手也可植树 认种认养有"法"可依

 
认种认养提升了我市的绿化水平。

核心提示:

想种棵树来造福一下空气?不用你亲自动手,也可以认种认养树木哦。从本月起,《关于认种认养林木、林地和绿地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在全省实施,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捐资、认种认养等形式参与植树造林。

市绿化委相关人士前日表示,实施认种认养,不仅可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参与植树的平台,而且也调动了市民义务植树的积极性,提高了市民“植绿、爱绿、护绿”的生态意识。据悉,目前相关文件已转发至县区,全市正在积极推进认种认养林木、林地和绿地工作。

认种认养产权不变

市绿化委相关人士介绍说,《办法》最大的特点是认种认养坚持性质、产权不变的原则,其认种认养的林木、林地和绿地原有的性质、权属不因认种认养关系的建立而改变。

《办法》提出,认种认养的主要范围包括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公园绿地、道路绿地、生态公益林、风景林、生态景观林带、风景名胜区、绿道、古树名木,以及其他可以开展认种认养的林木、林地和绿地。单位庭院(各类各级学校园区除外)的专用绿地、居住小区绿地以及单位和个人承包的林木、林地和绿地不列入认种认养范围内。

广东省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认种认养,由园林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并负责技术指导;城市建成区以外(不包括风景名胜区)的认种认养,由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风景名胜区内的认种认养,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组织实施;其他林木、林地和绿地的认种认养,由其产权所有机构组织实施。上述部门、机构统称为认种认养实施机构。

认种认养包括3种方式

《办法》规定,认种认养包括以资代劳、投工投劳和出资投劳等3种形式。以资代劳形式即认种认养人参照当地造林绿化和林木管护、绿地养护的标准,提供相应的认种认养资金。由认种认养实施机构委托专业单位完成相关工作。投工投劳形式则是认种认养人按认种认养实施机构的要求及种植、养护的相关规程,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林木种植与管护、绿地养护与保洁等工作。出资投劳形式则是认种认养人参照当地造林绿化的苗木标准,提供造林绿化的苗木资金,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林木种植与管护等工作。《办法》规定,认种认养资金额个人达1000 元以上、单位达2万元以上的,允许其在认种认养期间,为所认种认养的树木、林地和绿地悬挂或竖立认种认养荣誉牌。认种认养资金额个人连续累计达1万元以上、单位连续累计达10万元以上的,经批准可以在认种认养期间享有该纪念林、纪念树或林地、绿地的冠名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早在建茶山公园时,我市就尝试开展认种认养工作。规模较大的认种认养是2006 年我市建设市区东江东堤“生态文化景观堤廊”,爱心企业及热心人士积极认捐认种树木,其中广东三友集团捐款达20 万元,华达集团捐款达10 万元。为此,市绿化委员会和市城乡水利防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胜利大桥旁立“冠名植树芳名榜”以示纪念,让后人铭记。

把认种认养当慈善事业

不仅如此,如今,以企业、个人认种认管的形式,从2013年开始,市城管局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只用几百万元,完成了客家文化公园30 万平方米的绿化,让客家文化公园的“绿肺”称号实至名归。客家文化公园达 30 万平方米的“功德林”,堪称我市市区市民认种认养的“大本营”。

不过,与周边兄弟市相比,目前我市认种认养的单位和个人还不多。市绿化委相关人士表示,认种认养活动作为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的有益活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相信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参加到这个活动中来。

一些市民建议,相关职能部门除了努力建立更为透明、公开与健全的认种认养机制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市民的绿化观念,提高市民的公益责任心。要鼓励大家把参与认种认养看做是慈善公益事业,当成一种消费,并让这种新型消费观在社会上蔚然成风。

本报记者 张涛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不用 市民


上一篇:朋友圈砍价0 元购物?河源网友遭遇告诉你不靠谱
下一篇:大学生回河源就业有补贴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