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引领铸三大品牌 创新发展谱升级华章
县委书记何广延到康泉十八国际生态健康旅游城调研指导工作。
阅读提示:过去一年,东源县在旅游产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年接待游客646.4 万人次,同比增长16.19% ;创旅游收入 40.6 亿元,同比增长 15.31%。新的一年,东源县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温泉养生、乡村休闲三大旅游品牌,加快形成大旅游发展格局。这里,一起回顾2015 年东源县在旅游建设方面的新亮点;一起展望2016 年东源县旅游发展新气象。
新蓝图
打造全国著名生态旅游度假胜地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广东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河源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及东源县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绿色引领、生态支撑、创新发展、实绩为基”的发展理念,我市东源县坚定不移实施旅游强县战略,把生态旅游当作东源的战略支柱产业,坚定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和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健康生态旅游产业,加快打造大旅游发展格局。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一湖三带”建设为着力点,全面提升东源绿色生态、温泉养生和乡村休闲三大旅游品牌效应,把东源建设成为广东乃至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度假胜地,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东源新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极”,为争当广东绿谷先锋、建设东方健康之源、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力争到2025 年,全县建成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2-3 个、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5 个以上、五星级酒店5 家以上;实现全县旅游接待人数1200 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130亿元以上。
新亮点
各大旅游项目高效推进
计划总投资65 亿元的康泉十八国际生态健康旅游城是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养生、养老、旅游、生态农业、健康文化创新等为经营核心,以开发健康旅游度假公寓、高端养老中心、高端养生酒店、康疗级温泉公园、温泉康疗中心、国际健康管理中心、医疗中心、中医药治疗康复中心、中医药养生园、康体运动公园、生态农业园、高科技农业园、宗教文化禅修中心、健康文化创新产业园等为项目内容,逐步开发建设,推向市场,最终完善产业链,形成独有健康产业系统的健康综合体。2015 年按计划完成投资2.8 亿元,首期项目云溪度假村已于今年元旦正式对外营业,共包含四个部分:云溪客栈、云峰居木屋别墅、润峰高尔夫培训中心、露营房车营地。
新引进总投资57.6 亿元的长源恐龙国际旅游度假区已被列入省预备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水月湾旅游区2015 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0 万元,对景区旅游码头按AAAAA 级旅游景区标准进行重新设计、改造,并完善水上娱乐中心游乐项目设备及新增景区视频监控系统等。
万绿谷休闲度假旅游区2015 年新建四栋高标准别墅,对原有的八栋别墅进行装修升级改造,并全部正式对外营业。
万绿湖客家风情馆优化扩建设计方案,与新丰江移民纪念馆同步推进,启动展陈大纲式设计,收购了惠州鸿昌博物馆,增加了10000多件文物藏品。
县长骆世文、副县长肖丽花到东江源国际旅游度假区调研考察。
新成效
全县旅游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旅游规划大手笔。全面完成《康泉旅游产业带规划》、《灯塔盆地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带规划》,抓紧编制《东江湿地旅游产业带规划》,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省市重点旅游项目控制性详规正在加紧组织实施。
项目建设大推进。计划总投资65 亿元的康泉十八国际生态健康旅游城首期项目云溪度假村正式营业;计划总投资80 亿元的东江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计划总投资57.6 亿元的长源恐龙国际旅游度假区启动建设。
评优奖先大丰收。在全国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评选中,黄龙岩畲家餐厅、苏家围公社食堂、东江野战俱乐部农家乐餐馆、万绿谷休闲度假旅游区(打饾肆餐厅)等4 家农家乐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黄龙岩吴辉生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东源县有4 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万绿湖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被县文明办评为“文明旅游风景区”、“文明窗口”;被广东旅游有限公司评为“香港游客最喜爱度假景区”等。叶园温泉旅游区被县文明办评为“文明旅游风景区”。万绿湖旅行社被市评为“先进旅行社”、“诚信企业”,导游周捷航和刘帅被评为“河源市十大最美导游”,导游张淑娟被评为“东源县最美人物”。新港镇被省旅游局评为“广东省旅游名镇”,义合镇义合村被省旅游协会评为 “广东省旅游名村”。
旅游效益创新高。2015年全年接待游客 646.4万人次,同比增长16.19%;创旅游收入40.6 亿元,同比增长15.31%,分别位居全市第二名。
县委书记何广延带队考察长源恐龙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
新举措
着力打造生态游温泉游乡村游三大品牌
加快打造大旅游发展格局。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支柱产业来打造,调整县旅游工作领导机构,统筹推进旅游资源挖掘、保护、规划、建设和行业管理、旅游执法、市场推介、配套服务,打造一流的旅游产业环境;强化旅游质监执法工作,成立一支专门的旅游执法队伍;在旅游用地、规划、财政、金融、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全方位支持旅游产业。
深度开发旅游产业。以市建设万绿生态旅游产业园为契机,以“精、特、优”为目标,认真实施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和“一湖三带”旅游规划,深入开发“一湖三带”深层次旅游,打响东源绿色生态、温泉养生和乡村休闲三大旅游品牌。加快推进万绿湖风景区创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推进长源恐龙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高端生态、温泉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积极探索“景区+农家乐”联动发展模式,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深度发掘东源历史文化名人古成之、东江三杰之一阮啸仙等的文化内涵,发展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
丰富旅游小镇内涵。围绕打造“客家名镇”、“旅游名镇”,注重挖掘生态文化、水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逐步推进新港客家风情小镇、义合、黄田、康禾等旅游小镇升级改造,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
大力发展“ 旅游+ ”产业。推进“ 旅游+”,发展生态游、温泉游、乡村游等旅游产业体系。与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通过信息化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建设集旅游资讯查询、电子商务、微信微博、电子导览、虚拟旅游于一体的东源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加强旅游安全管理。以贯彻《旅游法》和旅游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抓手,全面落实旅游安全生产责任,加强旅游企业“平安细胞” 建设,积极创建“平安企业”,确保东源旅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本报记者 幸敏娟 通讯员 张敬锋 巫东成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