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市场设有统一疏导点
昨日早上,市城监大队执法队整治各大市场周边环境,图为兴源市场整治现场。
“记者调查发现,市区农贸市场周边多成了乱摆卖重灾区,即便是新市区的市场也不能幸免,在文昌市场、永丰市场周边,人行道上、广场空地上、大道上,都被流动摊贩悄然占领,形成了另外一个‘市场’。”8 月30 日,本报A3 版报道了《市区多路段乱摆卖现象严重》,报道出街后,引起了主管部门市城监大队的重视。
昨天,市城监大队30 名执法人员集中对文昌市场、永丰市场周边进行整治。接下来几天,他们还将针对新市区多家市场,开展市场周边综合整治,狠刹街道乱摆卖现象,提升街道中心区市容环境。
蹲点整治执行难度大
“早上整治了,早上就好了,我们一收队,他们又会出来了。”市城监大队大队长曾源添一脸苦笑,他表示,乱摆卖乱象的整治,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也是一个“整治—— 反弹——整治”循环的城市管理难题,河源也是这样的,目前,较有效的办法是派执法人员蹲点整治。
但这执行起来难度很大。据了解,市城监大队约有130 名一线执法队员,其中新市区有106 名,负责新市区整治广告招牌、早餐宵夜档、乱摆卖等工作。而新市区共有兴源市场、东华市场、文昌市场等15 个大型农贸市场,如果要蹲点整治,每个市场每天至少要8 名工作人员倒班进行。“从早上7:00 的早上档,到凌晨2 点的宵夜档,都要管,周末也没得休息,我们每天都像打了一场仗一样。”曾源添直言,由于河源的流动摊主多为当地村民,劝解起来相当费劲,个别摊贩还会抗拒执法。
设置统一疏导点效果不理想
“虽然为了生计,但影响了行人走路,又有损市容,实在不应该。”万隆一品住户夏女士承认,由于价格便宜,而且多是自种自养,自己也常在这些地摊买青菜水果,她觉得相关部门可以规范整治,既让他们保住饭碗,又让市民买到又便宜又靓的产品。针对夏女士的建议,曾源添表示,其实河源早有规划。在新风市场改造期间,其周边区域作为临时市场供摊主摆卖;去年中旬,文昌市场改造完成后,应广大市民要求,在文昌路市场入口处设置了一块空地,供周边村民摆卖自家种养的蔬菜等。之所以选择在文昌市场进行试点,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文昌市场周边,仍有不少原住村民,他们有场地种菜,自家吃不完还会出售。为了规范这批摊贩,设置了一块未划摊位的空地,不收取租金,供这批村民摆卖。“然而,这些试点效果并不理想。”曾源添直言,这个试点并没有解决乱摆卖问题,甚至影响市场正常经营。
“只能希望市民自觉到市场内购物。”市城监大队呼吁市民,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城市环境,拒绝光顾街边临时摊贩,也希望摆摊的村民自觉进入市场内部,规范经营。
本报记者 郑婷影 文/图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