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民有“面子”又有“里子”
阅读提示:
源城区埔前镇坪围村,宽阔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屋、面积宽广的果林,似乎没有贫困村积贫的样子,但这确确实实又是一个拥有62 户贫困户的贫困村。
对于坪围村扶贫工作队来说,在三年的精准扶贫期内帮助坪围村形成支柱产业,提高村民收入水平和发展能力,让村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就是扶贫工作的总目标。
坪围村村民在果场工作。
精准识别,确定贫困户62户共188人
不管是“第一书记”的蓝诗还是任坪围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的刘志坚,在刚到任时对坪围村都是陌生的。去年 4 月底,扶贫队先对扶贫对象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入户核查、精准识别工作,经过严密的程序,最终确定了62户共188人列入贫困户名单,其中扶贫户 13 户52 人,有开发能力的低保户26 户94 人,无开发能力的低保户12 户 31 人,五保户11 户11 人。这个数目对于一个全村仅有756 户共3015 人的村子来说不算少了。
经过入户调查,刘志坚了解到大部分贫困户都是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的。坪围村的山林面积是耕地面积的将近3倍,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山地承包为主,年总收入约4.5 万元;村民经济来源单一,以务农、务工为主,而务工缺乏技术,务农缺乏资金与技术。针对这些致贫原因,结合坪围村实际情况,扶贫队制定了一系列帮扶措施。
加强产业帮扶,打造特色支柱产业
对于坪围村来说,缺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最致命的问题。在村委于2006 年先后引进东兴旺农场、福源果场、红锋旺无花果场等企业投资种果的基础上,扶贫队决定在坪围村发展种果经济,将水果种植业打造成坪围村的支柱产业。村子将成立由 39 户可开发贫困户组成的无花果经济合作社,由红锋旺合作社提供种果技能培训,发动村民种果,力争形成以 “水果种植业+乡村生态旅游业+劳动就业”为主导产业,同时种植玉米、水稻、花生等基本经济作物,并以家庭传统的养牛、鸡、鱼等养殖业为辅助产业的脱贫贫困村。
目前,坪围村已经于外省预定了一批无花果苗,年后就会分发给贫困户种植。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的单亲妈妈肖惠芹就准备种植无花果树,她说:“政策有人情味啊。只要有人带头,以后发展起来了,就肯定可以脱贫,我有信心!”
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打造美丽乡村
在坪围村,一条宽阔的水泥道路贯通村子,直通国道,为来往村民及外来旅游车辆提供了极大便利。这就是坪围村花费1200 多万拓宽改造的旅游大道。据蓝诗书记介绍,坪围村的几个果园、农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采摘,车辆来往常常造成村内交通堵塞,为方便村民出行及旅游大巴进出,就拓宽改造了村道。
除了拓宽,道路两边还加装了路灯、种植了花草。除了道路拓宽改造绿化工程,坪围村还重新修建了小学里的公厕,率先建造了雨、污分流系统。蓝诗书记说:“希望我们在三年扶贫之后,坪围村能实现成为‘最美乡村’的目标。”
引导社会扶贫,开展助学帮扶
坪围村的62 户贫困户中,因学致贫的就有25 户41 人,除了深圳大鹏区和我市教育部门给予的助学金和补贴之外,坪围村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助学帮扶。蓝诗书记利用自身资源联系了源城区农商行、华南城、天河城、天宇建设等企业为村里共十几户贫困户学生提供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及生活费资助。
贫困户杨观育的女儿杨玉兰去年考上了惠州的一所中专学校,却由于自身体弱多病、无正式工作而无法供女儿上学。现在在扶贫队的帮助下,女儿学费和生活费都有了着落,自己有了空闲也准备参与无花果种植。杨观育感叹:“在扶贫队的带领下,将更有信心脱贫。”
本报记者 杨容 文/图
上一篇:全省首批中小学正高级职称评审结果揭晓
下一篇:特困人员大病报销可达8 成以上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