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照顾智障母亲5年如一日的坚持 缪新兰用双手撑起一个家
缪新兰
2016年度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缪新兰是东源县义合镇中洞村村民,2016 年7 月被评为“河源好人”。此外,她还曾获评河源市第二届“河源市十佳向上向善好青年”。
阅读提示:
父亲老来得女,视若掌上明珠,为孩子取名“缪新兰”,希望她像兰花一样高贵。可是,她却是一个苦命的孩子:母亲是个智障患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哥哥由于遗传,也是一个弱智患者,更不幸的是,哥哥和父亲分别于2010 年、2012 年病逝,生活的重担就一下子全部落到了缪新兰身上。
当时还在上初中的新兰,每天踩着单车奔波在来回30 公里路程的学校和家之间,读书、照顾母亲两不误,耕种田地、菜地一手包揽。为了照顾母亲,她放弃高中求学的机会,在村子里边打零工边照顾母亲,撑起一个家。
缪新兰绣的十字绣。
遭遇变故 母女俩相依为命
在东源县义合镇中洞村一安居房,记者第一次见到缪新兰,她是一个大姑娘了,但一头短发有点乱,穿着拖鞋。安居房是2016 年在县妇联的支持下修建的,70 多平米的房子收拾得很干净,几件家具整齐地摆放着。“这些家具都是亲戚送的。”缪新兰说。坐在客厅的是缪新兰的妈妈曾银,头发乱糟糟的,来了陌生人,她不会打招呼,眼睛看着别处, 她从小就患重度弱智,生活不能自理。就是为了照顾妈妈,缪新兰缀学,但也不敢走远,只能在家附近打散工。
一家四口,母亲和哥哥都是智障,只有她和父亲最亲,缪新兰原本也是受宠的女儿。“我爸在的时候,我不会做饭。”缪新兰说,父亲是老实的农民,对于这个健康的女儿,这个家庭中唯一能与他沟通的女儿,他很疼爱,不管自己在外工作多累,回家也做好饭给女儿吃。2012 年,父亲病逝,家里只留下缪新兰和智障的妈妈。“过去的就过去了,还是要面对现实的呀。”缪新兰不太愿意提及那些过往,她只是笑笑。
“一开始,我不会做饭,有时候饭都煮不熟。”父亲刚去世那年,缪新兰是最苦的,当时她与母亲住在老屋,老屋一到下雨就漏水。还在上初中的她,每天踩着单车奔波在学校和家之间,放学了,照顾母亲,洗衣做饭,耕种田地、菜地一手包揽。为了照顾母亲,她甚至放弃高中求学的机会,在村子里边打零工边照顾母亲。
去年底,在叔叔的支持下,花了 300 元买了一辆二手摩托,她到义合镇一家工厂打工——搬夹板。这是个体力活,多是中年人干,早上六点,做好早中两餐,她就上班了,晚上7 点才回到家。一个月起早摸黑,能赚到近2000 元,这对于缪新兰来说,已经很欣慰了,她说:“再苦我也愿意干。”只可惜,这工厂效益一般,经常没工开,像这一次,她已经在家休息了半个月了。
仍怀少女心 想带母亲到外地打工
每天,缪新兰要帮母亲洗脸、洗澡、做饭,采访中,虽然缪新兰的母亲没说一句话,但是在和女儿的眼神交流中仍流露出深深的依赖。
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缪新兰也有着20 岁女子的少女心,她有一部智能手机,她也玩微信,记者看到,她关注了几个编织类的公众号,她喜欢在空闲的时候编织毛衣,她也喜欢绣十字绣。她正在绣的一幅“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已经完成大半,除了打发时间,这幅十字绣也寄托了她内心的渴望。
“现在有好房子住了,可是,我最想带着母亲到外地打工。”缪新兰说,村里剩下的都是老人,几乎没有同龄人可以说说话,而且,农村也经常没工作做。20 岁了,她去过最远的地方是河源市区,而且才去过几次。她想外出打工,可是,“我妈一见到陌生人就害怕”,尽管缪新兰有多次外出打工的机会,但为了不让母亲害怕,她放弃了这个渴望已久的心愿。
本报记者 郑婷影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